「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敗的家教造就失敗的孩子」,從這個意義上講,家庭教育是其他一切教育的基礎,父母對於孩子的成長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怎麼評價家長在兒童教育中的重要性都不過分。下面,恩諾教育來跟大家分享兩個故事:
少年與蝸牛
有一個私塾,學生很多。有一天,先生教了學生一首詩,有五十多句,看來很不容易背過。先生對學生說:「明天背誦,如果誰背得熟有獎品。」其中有一個學生,向來大家叫他笨孩子。他自己就想,「先生今天教的詩,恐怕聰明的孩子也背不過,我哪能有希望呢?」
回家以後,他垂著頭,皺著眉,無精打采。祖母看到孫子這種表現很難過,問道:「孩子,你為什麼事不高興?」這個孩子把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訴了奶奶。小孩子說:「我很笨,同學們都叫我笨孩子,那些聰明的孩子都可能背不過,我就更不用說了。」這時,奶奶回頭向牆上一看,正巧有一個蝸牛正在那裡向上爬。
奶奶指著蝸牛向孩子說:「你看這蝸牛的行動不是很慢嗎?但是我知道只要它專心向上爬,一定會爬到牆頂上去的。現在你來和它比賽比賽,蝸牛上一塊磚,你讀一遍詩。」笨小孩聽了奶奶的話,自己想「我不能同人比賽,難道還不能和蝸牛比賽嗎?」他拿定主意,蝸牛上一塊磚,他讀一遍詩。不到蝸牛爬到牆頂,他就把詩背過了。
第二天,在課堂上,全班沒有一個人能背下這首詩來,只有這個小笨孩熟練地背下來了。
啟示:孩子學習不怕笨,就怕不專心。如果專心了,再做到笨鳥先飛,一定能成功。一些在學校成績不怎麼樣的人,後來在事業上很有建樹,是與他的努力有關,有的人可能很聰明,但後來一事無成,主要是他浮躁又不進取的原因。
"錯誤"的好處
一位女士去一位美國朋友家做客,談話中不時看見朋友不滿3歲的孩子試圖將一把鑰匙笨拙地插進鎖中,想要打開臥室的門,可由於身高和協調性都不夠,怎麼也打不開。女士見此,不忍心再讓孩子「遭罪」,便連忙走過去想幫助他一下,卻被朋友阻止。
朋友說:「不要去打擾他,讓他自己先犯些『錯誤』吧,讓他在『錯誤』中摸索琢磨如何打開門,這樣他就再也不會忘記怎樣開門了!」果然,折騰了許久後,孩子終於將門打開了,他開心地拍起手來。
啟示: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會面對各樣的「錯誤」,自己也會不斷經受「錯誤」的折磨。很多父母生怕自己孩子犯錯誤,或不忍心其受錯誤的折磨,便迫不及待地懲罰犯錯的孩子,或者立即幫助孩子糾正錯誤,而這樣做的後果往往是孩子還會一錯再錯,甚至錯得更厲害。
恩諾教育:教子成材是父母的職責和義務,要使孩子得到良好的培育和教育,要想使家庭教育成為滋潤孩子心田的潺潺不竭之泉,家長們就需要了解教育的奧秘,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每時每刻把握教育的時機,才能發掘出孩子無限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