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還不知道,這裡還有一種判斷肝硬化的方法

2019-08-20   肝病大講堂

您將了解以下內容:

  1. 視黃醇是什麼
  2. 視黃醇水平如何判斷肝硬化

甲胎蛋白(AFP)是目前普遍的HCC篩查和HCC預後檢測工具,可用於預測腫瘤復發和患者存活時長。但主要的缺點是特異性和敏感性較差。患者一般被確診為肝細胞癌(HCC)時已是晚期,加上HCC預後指標較少,導致超過三分之二的肝細胞癌(HCC)患者無法及時接受治療,進而導致肝細胞癌(HCC)患者存活率較低。因此,為了更好地對HCC診斷和預後進行預測,急需開發出新的HCC生物標誌物候選物。最近一項肝組織和血清的代謝組學研究發現,視黃醇代謝物可指導HCC患者治療和預後,具有相當大的診斷和預後價值。

在此項研究中,對552名受試者樣本進行了研究,其中包括432名患者肝組織和120名患者血清標本。

研究者們通過對肝組織和血清中的代謝物進行了非靶向和靶向代謝組學分析,篩查鑑定了一系列可用於HCC診斷和預後的生物標誌物候選物,以辨認肝硬化或HCC。研究篩查了138種能區分HCC組織和正常組織的代謝物。研究結果發現,視黃醇在眾多代謝物中最具代表性。



類視黃醇廣泛參與細胞生命活動過程,如細胞分化、促進細胞凋亡和減少炎症反應等。視黃醇缺乏可導致病理性疾病,如免疫缺陷和夜盲症等。但是,視黃醇水平升高又會導致暫時性顱內壓升高和皮膚病等。因此,人體中類視黃醇水平平衡對於維持正常生命活動是必需的,而視黃醇水平失衡可能會引發多種疾病發生。據報道,視黃醇與其他類型的癌症發生風險相關,如乳腺癌、前列腺癌和胃腸道癌症等。

已有研究證明,視黃醇含量相對較高的患者其乳腺癌發生率較低,視黃醇含量相對較低的乳腺癌患者其存活率較低。由於大多數視黃醇儲存在肝臟中,視黃醇的含量對於HCC發展的影響可能大於其他類型癌症。

在此項研究中發現,患者發展為肝硬化進而演變為HCC過程中,組織和血清中的視黃醇和視黃醛的水平也依次隨著從Edmondson等級I級降至IV級。



視黃醇作為HCC生物標誌物具有很高的診斷潛能,具有90%的特異性,可用於區分HCC患者與健康個體,並且與患者手術後的總體存活率密切相關。研究中明顯觀察到HCC患者肝臟中類視黃醇儲存水平顯著降低,視黃醇代謝與HCC進展密切相關。相對於AFP,視黃醇和視黃醛具有更高的靈敏度和準確度,可作為HCC患者存活時長的預後指標。

視黃醇和視黃醛水平不僅可用於區分肝硬化,也可以用於區分HCC和肝硬化。單變量和多變量Cox回歸分析確認其為HCC的獨立預測因子,並顯示低水平的視黃醇和視黃醛與患者存活時間減少密切相關。因此,視黃醇代謝物在預測HCC中具有很大的作用,有望應用於臨床診斷,預後和化療。

參考文獻:Tissue and serum metabolomic phenotyping for diagnosis and prognosi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