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上大學一定要軍訓?這裡告訴你原因

2019-09-09     覃小懶講歷史

有人問,為什麼上大學一定要軍訓?

一年一度的開學季,各個大學及其軍訓基地又出現了身穿軍裝的大學生,邁著整齊的步伐在教官的口令中進行軍訓。很多同學覺得軍訓很累很枯燥,可是軍訓是為了什麼你知道嗎?

軍訓是為了幫助大學生在畢業後更好地融入就業的企業,促進大學生就業。同時方便表演專業的小姐姐拍攝軍服寫真,造福廣大網民。


林妙可等藝考生軍服合影

以上是開玩笑,這只是軍訓的客觀作用而已。

現在大部分大學生畢業後進入企業,一般來說都是基層員工,軍訓重點培養大學生服從命令聽指揮,所以,軍訓儘管本意不是幫助大學生就業,但是確實起到了這樣的作用。

至於增加藝術生的曝光機會,這很好理解,現在很多明星哪怕沒有拿得出手的作品,僅靠曝光率就能獲得大量粉絲,所以是你情我願的事兒。

當然,新中國的大學軍訓要追溯到上個世紀。

1955~1957年,在國防部的統一部署下,解放軍向全國14所大學和127所高中派出現役軍官進行軍訓試點。

這一階段,軍訓的出發點是為了在大學生中培養預備役軍官人才。畢竟舊中國文盲率高達80%,那個年代的大學生是萬里挑一的天之驕子。讓天之驕子接受軍事教育,對解放軍的建設也是有很大好處的。

之後,軍訓試點的學校數量不斷擴大。

1990年對於很多大學來說,是新生入學的「軍訓元年」。據老大學生回憶,在此之前只是試點,大學是選擇性地開展軍訓。這一年起,除了主要招收華僑的暨南大學之外,所有大一新生都要接受軍訓。北大和復旦的新生軍訓更是長達一年。

這時的軍訓主要是為了幫助大學生強化愛國觀念,學習解放軍的優良作風,有的院校新生在軍訓期間,待遇等同於軍校學員。

這個時期,大學的錄取率依然不高,大學生依然是幹部預備隊,可以說,軍訓的意義和50年代是類似的。


北影近年來的新生軍訓合影

後來可能因為擔心耽誤新生教學,加上1999年起大學擴招,大學生人數大幅增加,大學入學軍訓一般只有15-40天。退伍老兵和現役解放軍同志應該很清楚,這點時間,連新兵訓練都不夠。

但是,兵役法和教育法都做出了軍訓的相關規定,從這個角度來說,大學生的軍訓有替代服兵役的意味,也有鍛鍊學生體魄的意味。

表面上,1999年起的軍訓科目可以包括隊列訓練、軍事理論課、輕武器訓練、地圖識別和野營等。

但是,很多大學的實際軍訓科目已經縮水,恐怕最主要的部分就剩隊列訓練了,還有的學校據說輕武器訓練就剩手持(突擊)步槍翻越障礙,連實彈射擊都取消了。

所以不難看出,大學軍訓和真正的軍隊訓練比起來,實在是小巫見大巫。同學們不妨思考一下,覺得軍訓苦和累,和高中三年——有人還要加上復讀的時間學習過於辛苦,高考後放鬆了兩個多月之後,從精神到體力方面的不適應有關?

為什麼有些有健身習慣的學生,還有體育生對軍訓的抱怨沒有那麼強烈?

從長遠來看,無論是大學學習還是畢業以後的自我提升,有一個好的體魄,對於提高學習效率是很有幫助的,這恐怕是軍訓對大學生自己最大的益處。

另外一方面,有些軍迷朋友可能對大學軍訓內容之貧乏感到掃興。持這種觀念的人無論自覺還是不自覺,是從大學軍訓=社會準軍事教育的角度來思考。

但是從國際形勢來看,目前打世界大戰的幾率很低,各個大國強國不會像二戰之前那樣,盡心盡力地推進平民的準軍事教育。

而且,就算在二戰前的那段時期,真正對軍隊戰鬥力有益的在於各種模型製作,滑翔機乃至運動飛機的訓練和輕武器精確射擊訓練。很多王牌坦克兵、飛行員和狙擊手都是從這些科目中啟蒙的。比如蘇聯著名女狙擊英雄帕夫柳琴科就是在地方上學的步槍射擊。


《女狙擊手》劇照

隨著軍事科技的發展,科目恐怕要換成無線電測向、無人機遙控和嚴肅軍事兵棋推演之類的項目。這都需要長時間的學習和訓練,是大學生軍訓力所難及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mpQyF20BJleJMoPMhJY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