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唯晨
人與人之間有一條隱形的界限,聰明的人從來不會越界,而愚笨之人則常常逾距。
人在少年時最是喜愛呼朋喚友,但到了中年後往往踽踽獨行。這便是「越長大越孤單」。
世事皆有因果,有的人早早便能參透其中道理,有的人卻耗盡一生終不知自己究竟差在哪裡。古人云:「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三十歲之後,是該明白些人生中的道理了,唯有「明理」才能成事。
爺爺說:財散聚人心,謀定方成事。人到中年,儘量少做這兩種事情,只因其易招無端之禍。
吃獨食還愛顯擺
摒除自私和壓制貪念是每個人一輩子的修行。
人性的弱點總會在無意之間將其拖入深淵,越是自制力差的人越容易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栽跟頭。
鬼谷子:「勞謙虛己,則附之者眾;驕慢倨傲,則去之者多。」簡單來說就是謙虛溫和的人,會有很多人跟隨,而面對驕縱傲慢的人,大家都會疏遠他。
一個人若目中無人,凡事只顧自己。哪怕再有能耐也只能是一時的光彩,要知道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失了人心便失了未來。
生活中不少人會在自己小有成就的時候開始沾沾自喜,居功自傲。不僅喜歡炫耀還不懂得感恩和安撫團隊。吃了獨食也不擦嘴。
要知道人皆有功利心,誰都不會服氣一個藉助他人之力有所成就後,卻一人總攬其利。
行業里有句話這麼說:「散財方可聚人心」錢財於人來說是福亦是禍。對於貪財之人來說,他們眼裡只有錢財,愛財勝過自己的生命。
這樣的人往往賺不到大錢,因為他們總會被蠅頭小利所困,手裡緊緊攥著芝麻,便沒了能力去抱西瓜。
成大事者不貪財,他們更在意的是人心。老話說:「得人心者得天下」無論做什麼,若打從一開始就奔著錢財而去,結局往往會以失敗而告終。
這就像歷史上的劉邦和項羽。兩個人出身截然不同,項羽是英雄,出身將門,而劉邦是流氓,來自鄉野。
可最終項羽卻敗了。無論從自身能力到外在條件項羽都要比劉邦強,他卻唯獨差了一點,那便是「大氣」。
當時項羽和劉邦幾乎同時打了一場勝仗,劉邦攻入漢中,項羽占領咸陽。
面對勝利,劉邦那是賞金銀分田地,除了媳婦不分享,其他一概與兄弟同享。而項羽則獨自掌權,據說官印在手裡都磨圓了還不願意下放。
果然,不怕英雄有能力,就怕流氓講義氣。
這個時候就能看出來獨食吃不得,就是再忍不住想吃一口獨食也要偷偷吃,然後用最快的速度擦乾淨嘴。
自古以來喜歡吃獨食又愛顯擺之人,最後都沒有什麼好下場。
人到中年當明白,若不想給自己招禍,要麼敞亮分享,要麼悶聲發財。切忌人前顯擺。
聽眾言卻沒主見
宋代林逋在《省心錄》里有云:「利可共而不可獨,謀可寡而不可眾。」
說的是人要有長遠的眼光,不要為了眼前的蠅頭小利而毀了大好前程。當所有的利益都自己占有的時候,別人便會心生不滿。沒有團隊協作,接下來的路也很難走遠。
要知道,好的軍隊只需要一個將軍指揮,若所有人都七嘴八舌各抒己見,那這支隊伍將很難齊心協力。
一個人在謀劃之時必須有主見,若因聽了眾言而失了自己的主見。事情將很難成功。這就是為什麼厲害的角色們常常聽眾言,卻從不盲目採納其觀點。
智慧之人不光善謀劃還懂沉默。所謂「天機不可泄露」正是如此。
這世上太多因沒有主見,盲目聽從別人的話而壞了自己之事的愚人。
到了我們這歲數,已經在社會上摸爬滾打多年。吃過的虧,受過的騙,遇見的小人和曾經歷的背叛。皆是傷疤亦是財富。
孟漢卿在《魔合羅》里寫道:「你知道我是甚麼人?便好道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人心隔肚皮,越是親近熟悉之人越容易對你下手。
那些日積月累的了解和你過度的坦誠,都會成為一把利刃,握在對方手中。所以,人無論在何時都應謹言慎行。在自己的計劃尚未實施之前,切不可到處去說。
職場上常常會出現辛辛苦苦做的方案被他人抄襲冒名頂替。出現這種情況後往往很難找到證據,只能啞巴吃黃連。這便是「眾謀則泄」。
分享要適度,否則只會給自己招來災禍。一個成熟的人,不光能言善辯更懂得適時地保持沉默。
人生短短几十載,春有百花秋有月,夏聽蟬鳴冬賞雪。智慧源自經歷和頓悟。
做個有勇有謀有主見的人,捨得分享的同時亦懂有些「東西」必須守住。如此方能成事。
今日話題:人到中年該如何面對生活中的波折?期待你的留言點評。
唯晨說:願你的生活 在遇到我的文字後 更加美好
感謝您的支持,喜歡請關注唯晨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