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太低的人,沒人幫得了

2022-07-10     唯晨說

原標題:認知太低的人,沒人幫得了

文/唯晨

在《三國演義》中有個典故叫:扶不起的阿斗。

說的是劉備的兒子劉禪不思進取,即便是一代神人諸葛亮也無力將其培養成才。

常言道,名師出高徒。哪怕是諸葛亮如此博學的名師,也教導不成頹廢的阿斗,由此可見阿斗究竟有多廢柴。

決定一個人是否為廢柴的關鍵因素就是資質,說白了就是個人認知。

一個人若是認知太低,無論多厲害的老師都難將其培養成才。

要知道,認知越低的人越固執,不僅不懂得變通,更不會換個角度看問題。死板的思想和行為,直接導致其人生充滿挫折和坎坷。

越是固執己見的人,越意識不到自己的無知。因為缺乏判斷力,所以在人生的道路上頻頻踩坑。

叔本華說:「世界上最大的監獄,是人的思維意識。」被自我意識困住的人,若不能及時提升認知,極有可能一輩子都在原地踏步。

能夠將一個人畫地為牢的不只有充滿遺憾的情感,還有淺薄無知的思維。

太多人習慣將自己看到的世界當成整個世界,而事實上世界是多元的,沒有誰能將其看透。

這個世界上不僅不存在兩片相同的樹葉,也不存在兩個完全相同的思想。每個人眼中都有獨屬於自己的世界,不同的是認知高的人懂得包容,認知低的人總是自以為是。

成長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終其一生都在進行的事情,有的人成長得足夠快,便成了領導者,有的人成長極其慢,只能做跟隨者。

甚至還有一部分人乾脆拒絕成長,於是只能被社會淘汰。

電影《教父》里有句話這麼說:「用一秒鐘內看到本質的人,和半輩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質的人,自然是不一樣的命運。」

命運從來都不是上天註定,而是由個人能力所決定。

在每個人的思維中都存在著一個看不見的牢籠,如何突破牢籠,是每個想要成為更優秀的自己的人要思考的事情。

生活中總有一部分人習慣在別人講解的事情不耐煩地說「我知道」,其結局往往可悲。

「知道」就是最大的牢籠,如果一個人無法做到靜下心來聆聽別人所說的話,那麼這個人就會在「我知道」中慢慢變得一無所知。

每個人的認知不同,即便看待同一樣事物所得出的結論也不會相同,甚至還會出現截然相反的結論。

《莊子·秋水》有云:「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拘於虛也;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每個人的眼界都是有限的,人們不願意相信自己不曾見過的事物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如果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在所有上當受騙的人中,都是因為個人認知力不夠,還盲目相信那些不切實際的事情。

認知不只決定了一個人的人生高度,還決定了這個人是否容易上當受騙。

沒有人能夠賺到自己認知範圍以外的錢。相信大家對這句話並不陌生,所有想要賺自己認知範圍以外的錢的人,多少都懷揣著賭徒心理。

在這個世界上,從來都是十賭九輸,唯一的贏點也是對方為了釣到更大的魚而放的長線。

做人一定要有自知之明,不懂的事情就要多聽多看多學習,先提升自己的認知,才能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少走彎路。

認知太低的人,沒有誰能幫得了。

人這一輩子始終在為自己的認知買單,認知水平的高低是劃分人與人階層的根本。

一個認知低下的人,無論如何努力都無法長久地身居高位,甚至壓根就與高位無緣。

比如扶不起的阿斗劉禪,無論諸葛亮如何強調「親賢臣,遠小人」他都做不到,究其根本原因就是認知太低,從來都分不清何為賢臣何為小人。

認知決定了一個人的選擇,同時選擇又直接決定了這一生的命運。一次選錯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一錯再錯。

當一個認知低下的人在錯誤的道路上不回頭時,走得越快便離災難越近,其人生也越悲哀。

提升自身的認知力,是成長也是自救。

內容來源公眾號:唯晨【ID:weichenip】偶遇作者很輕鬆。
作者簡介:唯晨,自由撰稿人,寫作導師。常態安靜,偶爾幽默。
希望能通過文字帶給你精神上的放鬆,願你的生活在遇到我的文字後更加美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77d71cb3f2f74fd951ee09492a554b0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