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抗「疫」後還需擔心股骨頭壞死嗎?

2020-02-08     骨科大夫平台

2020年註定是一個不平凡的年份,新型冠狀病毒牽動億萬國人的心,病毒的陰霾仍籠罩在中國的天空。截至2020年2月8日7時30分,全國確診病例34130例,疑似26359例,死亡719例,治癒1986例。

又是一場嚴峻的疫情,

又是一場生死的較量,

雖人類終將戰勝病毒,

但它走後還會留下「痛」嗎?

正如2003年的SARS,它走了,但它帶給我們的嚴重傷害,遠超出想像。病毒的治療沒有特效藥,抗生素對SARS無效(和目前的新型冠裝病毒類似)。為了治療和搶救生命,在權衡利弊、權衡生死之後,激素類藥物被大量用於SARS治療,而激素的副作用就是股骨頭壞死。

在當時,股骨頭壞死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所以又被人稱為「不死的癌症」。2003年之後,留給SARS 「倖存者」的股骨頭壞死,後來成為了伴隨他們一生的痛苦。

2003年,感染了SARS的夫婦從哈爾濱來北京看望方渤一家,結果方渤夫婦以及女兒女婿均被感染SARS。方渤的妻子和妻姐在這場災難中不幸病逝。SARS痊癒六月後,方渤被診斷為雙側股骨頭壞死。分別於2005 和 2006 年施行了全髖關節置換手術。然而,他的雙肩和雙膝也陸續出現骨壞死。方渤說:「我全身的骨頭就跟石膏一樣脆弱,骨頭會不可逆轉地塌陷下去,直至癱瘓或死亡。」 方渤和別人聊天的時候會突然哭起來。

2003年,楊志霞全家9口人全部感染SARS。一個月里,她的四位親人——父親、母親、丈夫和弟弟陸續離開的自己。但2004年1月查出股骨頭壞死,需要進行關節置換術。

正如2003年的SARS,新型冠狀病毒沒有特效抗病毒藥物治療以對症、支持為主。可用的基本治療包括:隔離、觀察、激素、抗病毒、必要時抗生素及支持治療。在缺少有效治療手段的時候,激素的使用成為了首選。

在間質性肺炎的治療過程中,激素在抑制炎症、減輕症狀、抗休克的同時,其長期或短期應用也會帶來較大的副作用——激素性股骨頭壞死

激素性股骨頭壞死的發病率目前已超過了外傷所致的股骨頭壞死,其病因及機理不詳。有的患者使用幾天就會導致股骨頭壞死,而有的使用幾個月才會出現股骨頭壞死。

早診斷、早治療、早預防是關鍵

早期診斷

早期診斷很重要,也是治療的關鍵。但早期股骨頭壞死幾乎沒有特異性的症狀或症狀不明顯。有時僅有大腿部肌肉無力和內收肌疼痛,部分患者在勞累後可出現髖關節間歇性疼痛或不適,可表現為雙髖交替性疼痛或不適感。有的患者下蹲時感覺髖關節疼痛或大腿根部疼痛,以腹股溝中點明顯。

因此,筆者認為早期自我診斷的方法包括:

1、有使用激素歷史的患者需要定期(間隔3-6個月為佳)就醫,行髖關節核磁檢查,以及早發現病變;

2、出現髖關節疼痛或不適時,及時就醫;

3、自行按壓腹股溝中點,有疼痛、不適或酸脹感時及時就醫;

4、盤腿時出現髖部疼痛,需要及時就醫。

早期治療

股骨頭壞死越早期治療,效果越好。早期的股骨頭壞死病變區域小,股骨頭的形態完好,患者也沒有出現跛行及功能障礙。如果病人能及早確診,及時停止激素,通過改變生活方式、正確的運動干預以及有效的藥物,可以阻斷骨壞死的繼續惡化。

筆者認為早期治療的方法包括:

1、有效的核磁評估,明確股骨頭壞死的區域和範圍;

2、避免負重、扶拐行走;

3、接受科學的運動治療,通過扶物下蹲、騎車訓練、直腿抬高等訓練提高髖關節周圍肌肉力量;

4、可使用抗凝、擴張血管、降脂藥物改善股骨頭血運,使用增加成骨、抑制破骨的藥物促進股骨頭骨量的維持;

5、部分早中其患者可以接受保頭手術,避免或延緩關節置換。

預防重點

使用過激素的患者需要警惕股骨頭壞死的方式,預防手段包括:

1、避免進一步的外傷直接或間接加速股骨頭壞死的出現;

2、減少吸煙和飲酒;

3、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科學、少量地使用激素;

4、有效控制運動量,避免跑跳等對股骨頭應力較大的運動;

5、定期行髖關節核磁檢查。

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中,提到對於重症患者,根據患者呼吸困難程度、胸部影像學進展情況,酌情短期內(3~5日)使用糖皮質激素,建議劑量不超過相當於甲潑尼龍1~2mg/kg/日。

在經歷這場新型冠狀病毒的風波後,希望留給我們的不再是激素性股骨頭壞死帶來的痛苦。

在經過了2003年SARS的事件後,我們應該更加富有預防骨壞死發生的經驗。

在還原一段刻骨銘心的經歷後,我們更應該認識激素治療後的副作用。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後病毒時期",警惕股骨頭壞死。

早發現,早治療,早預防,願未來的倖存者可以獲得真的幸福與安康。

作者: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邢丹 林劍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mNpaS3ABgx9BqZZI2UM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