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天氣,實在太太太冷。
別說出門上班、逛街、旅遊,就連起床都得鼓起勇氣,掙扎半天。
每天巴不得住進被窩,捧著奶茶,美滋滋看片。
任性到對大多數院線片,直接say no的摸魚達人,應該不止我一個。
然鵝,凡事總有例外。
瞄了一眼購票APP的首頁,居然真有讓人心動的新片——
《晴雅集》
我猜,不少 趙又廷和 鄧倫的粉絲,應該已經提前做好了功課。
該買的票,買了。
準備安利的一票小姐妹,也找齊了。
就等著影片上映,隨時直奔電影院。
別誤會,《晴雅集》並非一部單純的粉絲向電影,更不是炒冷飯。
而是改編自夢枕貘原著小說《陰陽師》的東方奇幻大片。
不然的話,也請不動這麼一大票業界知名導演、演員、編劇、歌手、作家,跑去影院搞集體團建。
講真,昨天一刷新微博首頁,宛如誤入了某個影視圈的誇誇群,看得我眼花繚亂。
不信?那我隨便挑幾篇「優秀作業」。
看得出來,曹保平導演十分中意片中的元素混搭:
身為北影的導演系副主任,王紅衛老師就差當場寫篇800字小作文:
「如何能把青少年亞文化導入到主流文化,這個電影給了很好的答卷!」
「導演很穩,希望晴雅集是小四導演嶄新的開始!」
相比起前者的學院派點評,忻鈺坤導演的評價總結起來,就四個大字:
「非常震撼」。
對業界大咖而言,觀摩新片既是支持同行,也是學習和精進業務。
相比之下,我心動的理由就很簡單粗暴。
這麼說吧,我是奔著《晴雅集》原著來的。
作為 《陰陽師》的原著粉,我一直在默默關注這部電影的動向。
從曝光首支片花開始,就在猜主創會選擇改編哪條故事線,出場的角色與式神又有哪些。
介於本片還未正式上映,關於具體劇情,可聊的內容不多。
So,我覺得有必要先來科普一點熱知識。
順便,解開你心中的疑惑:
原著的世界觀和故事滿足了讀者的哪些「非日常」想像,它憑什麼被稱作「日本的《聊齋志異》」?
這個IP為何值得關注?
它為何會被反覆搬上熒幕?
01.
平安綺夢
要想聊原著,必然避不開一個名字:
夢枕貘。
他是誰?
你可能對他的生平經歷、寫作背景毫無興趣,但他的兩部代表作卻早已突破日式奇幻文學這個小眾圈子——
《妖貓傳》被陳凱歌導演相中,演繹了一出盛唐幻夢;
《陰陽師》成了流行文化中最具生命力、熱度最持久的大IP之一。
漫畫、真人劇、話劇、電影、動畫、手游,所有你能想到的衍生作,它都有。
所以光是衝著這個IP,他就能坐穩「日本魔幻小說超級霸主」的寶座。
繞了一圈, 《陰陽師》到底講了個什麼故事?
別急,我這就來盤。
日本歷史上,平安時代屬於民智未開的時代。
當時,人們對妖魔鬼怪的存在深信不疑。
妖怪們也跑去和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屋檐底下,就此形成了人鬼共存的局面。
而陰陽師的使命之一,就是負責驅逐和封印這些妖怪。
正所謂,亂世出英雄。
如此不平凡的幻想故事,能夠扛起C位的自然是兩位奇男子。
「這是個身材修長、膚色白凈、目光如水的飄逸美男子。」
正如原著所寫,身為天才陰陽師的 晴明不僅精通陰陽之術,而且氣質獨特、相貌俊美。
傳聞中「白狐之子」的身份,更為他的故事添了三分神秘色彩。
既有媲美貴族的高雅與矜持,又有狐狸般的狡黠和妖冶。
他的為人,也如同他的術式一般,虛虛實實,令人難以捉摸。
博雅,有著皇室血統的貴族。
不僅擅長吹笛,還是整個故事裡的武力值擔當。
為了解決城裡發生的一樁怪事,兩人意外結緣,成了志趣相投的摯友。
平日裡,兩人最大的樂趣便是在庭院中閒談對飲,坐賞風花雪月。
除此之外,他們的任務就是組隊退治妖怪,破解一樁樁離奇異聞,甚至是血腥命案。
一個天賦異稟,性情古怪,讓常人難以靠近。
另一個能文能武,脾氣耿直憨厚。
嗯…這人設聽起來似乎有點像福爾摩斯與華生?
但你要誤以為《陰陽師》是個「奇幻版的福爾摩斯」,那可就大錯特錯。
原著里的迷案與怪談故事不過是引子, 藏在這層皮囊之下的「奇情」與「哲思」,才是真正的核心。
就拿「白比丘尼」的故事來說吧。
三百年前,仍是少女的白比丘尼吞下人魚肉,從此獲得了長生不老的能力。
不過悲催的是,她不僅無法生育,同時還要忍受人魚肉恐怖的副作用——
歲月,會不停地在她的體內糾纏,最終化作「禍蛇」。
每隔三十年,她就必須拔除身體里的禍蛇,否則將被吞噬。
面對這註定無解的殘酷命運,就連晴明也束手無策。
作為旁觀者,他只能默默履行三十年之約,幫助白比丘尼拔除禍蛇。
然後,親眼目睹對方步入下一次輪迴。
「會枯萎的,才是真的花;而不會枯萎的,就不能算是花了。」
普通人的生命即便短暫,卻也真實。
永生,卻意味著無盡的悲劇。
口味清淡的讀者看到這裡,可能會覺得原著的故事有點獵奇。
但獵奇的背後,藏著極致的人性拷問與更廣博的想像空間——
你是想擁有不死之身,還是選擇做朝生暮死的凡人?
對於生命易逝的恐懼,是否才是生而為人的根本?
以及,愛與恨的糾纏、人與鬼的孽緣、人性在慾望泥潭中的掙扎等等…
最關鍵的,莫過於這副展現在我們眼前的魑魅魍魎、百鬼夜行的奇幻繪卷。
02.
打破預期
當然,就算你對《陰陽師》的設定與劇情線一無所知,也無所謂。
片方早就考慮到了觀影門檻的問題,為此 特意設計了大量本土化的改動。
比如,整個故事的舞台從日本平安時代轉為架空背景,並揉入了大量中國元素。
原著中的京都,則改名為天都。
認真說起來,片中的世界觀設定與國內傳統的志怪文化其實有不少相通之處。
譬如說,陰陽師與式神的關係,你大可以理解成道士與「撒豆成兵」、「剪紙成兵」的法術。
畢竟,日本的陰陽之學本身就起源於我國的 「陰陽家」學派。
至於法師與妖魔,那就更簡單了。
這不就等於道士驅魔的變種嘛。
說句實在話,我對本片的水平原本沒抱太大期望:
反正,特效再好也就內樣兒。
然而,等到看完終極預告,我沉默了…
嗯?這跟想像中的好像不太一樣啊。
先說 人物。
客觀來講,本片距離國際一流水準肯定有不少差距,但人物特效妝容方面確實有所長進。
不僅褪去了廉價CG的塑料感,還自帶奇詭妖冶的美感。
尤其是博雅的黑翼造型,我只能說:so cool。
既然改編自《陰陽師》,那麼「 妖怪」這塊絕不能拉胯。
目前登場亮相的妖怪,比如發妖、無臉男都挺有內味兒。
還有式神雪天狗(歐米德 飾)的造型,同樣審美在線。
值得注意的是,隨後還有一抹飛速掠過的蝶影。
對原著和日版《陰陽師》稍有了解的人應該都有印象,能幻化為蝶的式神「蜜蟲」是個重要角色。
很顯然,這是對於原作的致敬。
接下來,再聊聊本片的終極Boss——禍蛇。
寒光閃爍、質感精細的蛇鱗,分分鐘讓本「密恐患者」頭皮發麻。
再看 場景。
作為古裝奇幻片,特效與布景最是馬虎不得。
這不僅決定了視覺效果的水平,也直接影響到觀眾的沉浸感與代入感。
單就這點而言,《晴雅集》也達到了水準線之上。
雖說走的是架空路線,但整體上致力於向東方美學靠攏。
特別是夜景。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莫過於晴明乘船夜遊這一幕。
星空、花燈、水草,再配上搖曳的燈火與湖畔倒影,夸一句「有夢幻感」應該不為過。
至於 建築設計,片方則特意請來屠楠坐鎮。
屠楠是誰?
業內赫赫有名的美術指導,江湖人稱——「電影美學的幻術師」。
一看這稱號,估計你能猜到對方的來頭。
是的,他曾深度參與過《妖貓傳》的美術設計。
當初正是屠楠帶領團隊,耗費整整6年時間,搭起一座恢宏大氣、形神兼備的唐城。
因此,由他來負責場景設計,別的不提,起碼氣勢方面,就贏在起跑線上。
最後,自然是全片的重頭戲—— 戰鬥。
注意,片中的近戰打鬥戲是很可,但它不是重點。
重點,在於片中的「陰陽對決」。
比如,晴明這一手經典的陰陽術:
「吾以鮮血,縛令諸神。」
再比如,陰陽師集體出陣的咒術大戰:
還有,一看就很燒錢的Boss戰場面。
03.
以守護為名
光有熱血激燃的大場面,還不夠。
《晴雅集》的主創們,立下了新的小目標——
儘可能地滿足那些潛在的細節控。
比如,穿在趙又廷身上的戲服乍一看,普普通通,沒啥特點。
仔細看,你才會發現雪白面料上,用白色絲線繡滿了花紋。
目的,則是為了還原原著中晴明白衣勝雪、飄逸挺拔的氣度。
除了晴明的「私人定製」外,其他角色身上的刺繡也各具特色:
關於服化道,還有個值得一提的亮點——
博雅的弓箭。
原著里,身為武士的博雅靠這把弓箭解決了不少妖怪。
但對於弓的設計,日版電影也很隨意,就挑了把普通的日本和弓。
為了表現誠意,這類重點道具肯定不能糊弄。
於是,道具組接手了新的挑戰——
1)必須化解多種武器疊加出的累贅感。
2)不能過於西方化,最好包含東方元素。
3)既要表現出酷炫的效果,又不能做出特效的虛浮感。
emmm,你大概也想吐槽甲方的需求過於苛刻。
沒想到,道具組居然靈機一動,成功找到了破解線索:
榫卯結構。
最後的成品,便是這把不含任何彈簧、純榫卯結構的摺疊弓。
戲說,不是胡說。
改編,不是照搬。
《晴雅集》在本土化的過程中,勢必要自行找尋新的 情感支點。
否則,任由特效、場景、服化道多麼華麗精巧,終究是個空殼。
那,它究竟指的是什麼?
預告片中,這個小小謎團被晴明一語道破:
「陰陽師的真諦並不在於降服,而在於 守護。」
從「守護」二字為起點,故事一路延伸到不同的維度。
包括我在內,不少眼光毒辣的觀眾,早已嗅到晴明與博雅之間非同尋常的「羈絆」。
咳咳咳,我是說赤誠交心的兄弟情誼!
別問,問就是社會主義兄弟情
長平公主(王子文 飾)與 鶴守月(汪鐸 飾)之間相依相守、相愛相殺的深情,簡直又虐又好磕。
除了守護彼此的愛情與友情,更有守護人間、懲惡揚善的大愛。
為了封印禍蛇、守護天都,聚集在此的陰陽師們必須拼盡全力,乃至犧牲自己的性命。
現在,你應該意識到了。
以唯美迷離、人鬼共存的奇幻世界為敘事基礎, 尋求普世意義上的情感價值與共鳴,才是《晴雅集》真正的底牌。
我很喜歡《晴雅集》這條宣傳語——
「逃離人間兩小時。」
正如伍迪·艾倫所說, 「電影院是日常生活的神廟,是逃避殘酷現實生活的天堂。」
從年初到歲末,所有人都經歷了整整一年的風雨飄搖、曲折動盪,日常生活被反覆地按下暫停鍵,被拋入未知的迷霧。
單單想讓生活回到正軌,就足以抽空個人的全部精力。
不安、焦慮、沮喪正不斷突破我們的舒適區,取代原本的安全感。
所以啊,也是時候該放鬆心情、卸下包袱,試著去這座「神廟」找回最簡單、最本真的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