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中,獵手與獵物之間的決鬥精彩紛呈,充滿戲劇戲。
這是代價極高的賭注,對雙方來說都事關生死。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獵手往往是輸家。
為了抓住一切生存的機會,獵手必須高度適應狩獵場,每塊棲息地都會帶來不同的挑戰。
這是BBC 紀錄片《獵捕》的片頭語,該片講述了掠食性動與獵物之間的較量,這是一場關乎生與死的戰爭,故又名《生存戰》。
這部共七集的紀錄片,豆瓣評分高達9.8,IMDB評分高達9.3,它可以說是一部極品神片,在各個方面都做到了幾近完美。
無論是故事、畫面、解說,還是鏡頭、配樂、剪輯,它都達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成為了紀錄片製作水準新的標杆。
但凡看過該片的,幾乎沒有不被震撼到的,一個個都發出感嘆,牛逼炸了!
不信?我們來看幾個精彩的故事。
第一個,花豹捕食赤羚。
山坡上,一群赤羚正在悠閒的吃草,不遠處,一隻花豹正虎視眈眈。
若想成功狩獵,花豹必須在不被發現的情況下,靠近赤羚幾米之內。
它躡手躡腳地在山溝里行走,眼睛不斷在尋找著目標,並慢慢靠近。
附近的幾個赤羚發現了它,一下就跑遠了,不過沒關係,還有其它。
它盯上了溝壑旁的一個,突然發力,跳躍而起,加速奔跑,成功了。
花豹咬住赤羚的脖子,將它拖進了溝中,看似,一場捕獵就此結束。
但是,並沒有,幾秒鐘之後,赤羚掙扎著跑了出來。
雖然搖搖晃晃,暈頭轉向,但它還是僥倖地逃脫了。
這本是一場完美的伏擊,但花豹卻出乎意料的一無所獲。
看著它一臉無奈的表情,你是不是感到非常意外?
但旁白卻解釋說,這很正常,花豹捕獵的失敗率,本來就高達85%。
第二個故事,北極熊捕食海豹。
在寒冷的北極,北極熊的食物少得可憐,海豹是它最重要的食物。
與花豹捕食獵物一樣,北極熊想成功捕食海豹,必須非常靠近它。
因為一旦海豹有所察覺,就會跳進海水中,然後消失得無影無蹤。
幸好,結冰的海面上有很多融化的冰洞,北極熊決定好好利用它。
只要找到一個離海豹最近的冰洞,就能大大提高偷襲成功的機會。
它鑽進了一個冰洞,然後在水裡游啊游,從另一個冰洞探出頭來。
咦?怎麼回事?難道方向不對?北極熊看著海豹,一臉懵逼。
它不但沒有靠近,反而離海豹更遠了,而且還遠得有點誇張。
沒辦法,它只好重新再找,找來找去,回到了剛才那個冰洞。
這一次,它剛冒出頭來,就被海豹發現了,撲通一聲跳進了水中。
北極熊沒有跟著下去,因為海豹一旦入水,就能輕易地甩掉它。
它只是輕微發出幾聲低吼,似乎在說,又失敗了,真讓人沮喪。
北極熊每20次的捕獵,只有一次成功。
每一次的失誤,都讓它離餓死更近一步。
比如這一隻北極熊,就已經餓得不成樣子,瘦得像皮包骨一樣。
其實它發現了不少海豹,只是還沒等它靠近,海豹就跳進了水中。
雖然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但也只能一次又一次的嘗試,因為它別無選擇。
不過隨著失敗次數的增多,它也會總結經驗,改變策略。
它又發現了一隻海豹,為了不讓氣味暴露自己,它繞了個大圈,來到海豹的下風處。
它小心翼翼地,潛到了海豹的背後,等待機會,一躍而起。
可惜,還是慢了一步,海豹雖然驚慌失措,但仍然快速跳進了水中。
這一次,北極熊沒有猶豫,跟著海豹一頭扎進了水裡。
不一會,剛才滿是浪花的水面,就變得平靜起來。
畫面就這樣靜止著,觀眾就這樣等待著。
大家都想知道,消失了的兩隻動物,它們的命運將會如何。
有人希望海豹逃脫,有人希望北極熊得手。
不管你的希望是什麼,結果都將只有一個。
不論那一種結果,都讓人感嘆生存的不易。
過了片刻,答案揭曉。
北極熊浮出了水面,渾身濕漉漉地爬上了岸。
它的嘴裡咬著一隻海豹,水面上一片鮮紅。
這一次,它得手了。
第三個故事,飛魚的故事。
在溫暖的海域上層,分布著一種非常特別的魚,它們以「能飛」而著名,所以被稱為飛魚。
它們能夠躍出水面十幾米,能在空中停留40多秒,飛行的最遠距離可以達到400多米。
不過,它們並不是在飛翔,飛魚沒有翅膀,只是依靠發達的胸鰭和尾鰭,在空中滑翔。
雖然它們不是真飛,但我還是非常喜歡這種魚,我覺得它們能上天能下水,算得上是多才多藝。
我還特別喜歡看它們出現在藍色的海面上,那種時隱時現、破浪前進的畫面,十分壯觀!
可惜,這種魚的命運卻十分悲催。
它們有兩大宿敵,一個是有著「海上強盜」之稱的軍艦鳥,一個是游速最快又最貪婪的海洋捕食者之一:鯕鰍。
鯕鰍終日在海里遊蕩,尋找獵物,這不,它們發現了一大群飛魚,立馬追了過來。
面對體積大游速快的鯕鰍,不想成為食物的飛魚只能倉皇逃命。
為了躲過鯕鰍的追捕,它們紛紛施展平生絕學,躍出海面,飛了起來。
飛得越高,飛得越遠,成功逃離鯕鰍的機會也就越大。
可是,現實非常殘酷。
此刻,一群軍艦鳥早已在海面上等待多時。
它們在空中盤旋著,將那些躍出海面的飛魚,一個個叼進了嘴裡。
飛魚飛得越高,就越可能被軍艦鳥所捕獲,成為它們嘴裡的美食。
為躲避軍艦鳥,它們只能回到水裡,但那樣又將成為鯕鰍的食物。
上有空中惡魔,下有捕食高手,無論怎麼選擇,飛魚都逃不開被捕食的命運。
我非常同情這種魚的遭遇,但也有人說,這怪不了別人,這是它們自己進化失誤導致的結果。
你怎麼看呢?
第四個故事,沙丁魚群的覆滅。
在海洋的某些地方,有著充足的浮游生物,大量魚群因此而來。
沙丁魚就是其中的一種,它們的魚群非常龐大,數量巨多。
它們密密麻麻地聚集在一起,向前行進,魚群延綿好幾公里。
沙丁魚是為了食物而來,但它們自己本身,也是別人的食物。
如此龐大的魚群,自然吸引了不少捕食者。
海獅第一個到來,向沙丁魚發動了進攻,為了方便控制,它們試圖將魚群打散。
但沙丁魚保持著隊形,對入侵者進行防禦,即便是受到攻擊,也總是能步調統一。
海獅們對此束手無策,面對數量有限的捕食者,沙丁魚總是能夠保持著優勢。
海獅們無計可施,它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困住沙丁魚,然後等待援兵的到來。
最先趕到的是金槍魚,它們的到來讓這種對峙局面發生了重大變化。
接著剪水鸌也來了,它們是出色的飛行員,也是敏捷的水下捕食者。
幾種捕食者從四面夾擊,沙丁魚的隊形優勢終於被瓦解。
此時更多的捕食者紛紛趕到,短尾真鯊來了,海豚來了,就連布氏鯨都來了。
令人奇怪的是,這些捕食者不但不會相互攻擊,反而會協同合作。
它們將沙丁魚群牢牢控制住,然後一個個吞入口中。
沙丁魚群的規模迅速萎縮,它們在絕望中亂成一團,都希望能躲藏在魚群中間。
但隨著沙丁魚群越來越小,它們最終還是無處可逃。
不到一個小時,龐大的沙丁魚群,就被這些捕食者們吞食殆盡。
捕食者們吃飽喝足後,很快分道揚鑣,消失在藍色的海洋中。
大海依舊平靜,仿佛這群沙丁魚從未存在過。
很多觀眾看完這個片段後,一片沉默。
雖說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可這也太殘忍了些。
有人甚至想到了自己,覺得自己就像那沙丁魚。
面對生活的種種壓迫,同樣的無路可逃,同樣的只有被收割的命運。
在《獵捕》中,類似的故事比比皆是。
單單是第一集,就講述了花豹、非洲野犬、變色龍、樹皮蛛、尼羅鱷、虎鯨等動物捕食的過程,後面幾集還有行軍蟻、藍鯨、蜜獾、棕熊等等。
影片通過動物的人性化表達,電影化的敘事和表現手法,將一個個跌宕起伏,驚險刺激、扣人心弦、充滿懸念的動物世界呈現給大家。
這是一部在技術和內容上都集BBC大成的巔峰之作,代表了當今世界最高的紀錄片水平,最重要的是,它給了觀眾一種前所未有的觀影體驗。
這一部不容錯過的紀錄片,強烈推薦!想看的話,後台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