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匯源果汁創始人朱新禮作為有權代理人的中國德源資本(香港)有限公司被法院查封,41億元人民幣資產遭凍結。這讓深陷泥淖已久的匯源果汁,再次引起關注。
去年4月,匯源果汁向北京匯源飲料(大股東朱新禮持有該公司絕大部分股權,非上市體系)違規提供42.82億(年利率10%)短期貸款,以便北京匯源飲料應付臨時營運資金需要及還債。這件事沒得到董事會批准,也沒有簽訂協議,涉嫌違反香港上市規則中關於關聯交易申報、股東批准及披露的條款,匯源果汁自4月3日起停牌。
圖片來源:匯源官網
曾經被稱為「國民果汁」的匯源,為什麼會走下神壇,背後究竟發生了什麼?我們或許可以從一些公開信息中瞧見端倪。
據匯源公告顯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匯源總負債為114億,資產負債率為51.8%。不過這114億裡面,有84億都是通過銀行、公司債券、融資租賃等渠道拿來的借款。
那麼,這些錢都被花到哪了呢?匯源歷年的年報指出,匯源在融資活動較多的年份,對廠房設備、土地等生產資料的投資也相應的增多,粗略估計,這些年花在廠房設備上的錢在60億元左右。
然而,盲目地「攤大餅」並沒有給匯源帶來良好收益。數據顯示,近年來匯源資產規模大了,營收逐漸上升,凈利率卻呈走低態勢。到2017年,匯源的利息支出已達5.46億,是1.35億凈利潤的4倍還要多。
於此同時,匯源對於產品研發的投入好像止步了。除了果汁,匯源並沒有叫得響的產品,而它的競爭對手農夫山泉等公司,近年來卻不斷推出NFC果汁系列新品,受到消費者的歡迎追捧。
不難看出,對市場沒有準確的判斷,盲目依靠融資「壯大企業」,離商業競爭的本質越來越遠,最終導致負債「窟窿」越來越大,是匯源失敗的原因之一。作為曾經風靡一時的「國民」品牌,匯源真的應該回頭看看過去的腳步是否過於虛浮。
本期:黃玉環
來源:浙江在線
監製:范波
責編:潘潔
編輯:連曉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