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在工作群里發生了一件事,我們老闆轉發了一條消息:
超市的蔬菜告急,很可能撐不過一周了。
這顯然是個假消息,因為今天我還看到當地超市團購群發了一條補貨的通通告。
大家其實都明白,但不好戳穿,就心照不宣了,但有個同事小王卻直接回覆:假的,早就闢謠了。
雖然這話是實話,但群里的氣氛卻變得尷尬了起來...
之後的幾天,老闆開語音會議的時候故意沒有叫他,小王很納悶,不知道為什麼。
一、為什麼我勸你不要隨便打臉
現在有一個詞大家用的特別多,這個詞就是「打臉」,打別人臉的人往往都春風得意,而被打臉的人則就是慘澹的輸家家。
然而,有時候,雖然打臉的是別人,難受的卻是你自己。
(1)暴露自己的情商
打臉一時爽,但其實愛打別人臉的人往往都不討人喜歡。
有人說,那我看見別人說錯話,做錯事都不該去糾正嗎?
當然不是,但「打臉」和「糾正」是有很大區別的。
「打臉」和「糾正」的區別就在於,「打臉」的目的是讓別人難堪,而「糾正」的目的是告訴別人正確的做法。
又有人說,我也沒想「打臉」,但對方不這麼想啊。
那你可能需要看看自己「糾正」的方式是不是合適了,很多人為了「糾正」別人的說法,完全不顧對方的感受,讓別人沒有台階下,雖然你本意不是「打臉」,但實際上已經在「打臉」別人了。
這種人,雖然心思不壞,但普遍情商不高,常常被大家敬而遠之。
(2)容易被人記恨
打臉還有一個最大的壞處就是容易遭人記恨。
如果你打臉的人只是自己默默地無地自容也就算了,怕就怕有人惱羞成怒,把你記在小本本上。
今天你打了同事的臉,明天同事就告你黑狀,這樣的職場,我想任何人都不會想要。
俗話說的好: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更何況你和你的老闆同事可是得天天見面的。
(3)別人的出發點是好的
因為疫情原因,謠言成為了微信群的常客,今天有人說雙黃連可以治療肺炎,明天又有人說吃七個雞蛋就可以防止被感染。
常言道:造謠一張嘴,闢謠跑斷腿,造謠者很可恨,傳謠者是幫凶。
但是,我還是得替傳謠者辯解一句,他們很多時候其實是好心辦了壞事。
現在處於特殊時期,大家感到害怕是正常的,人一焦慮就會尋求「安慰劑」,而這些謠言恰好就擊中了人們心裡最脆弱的地方。
就拿我們老闆來講,他其實也五十多了,本來就對疫情怕的不行,小時候也經歷過「餓肚子」的恐懼,所以這些謠言經常能錘到他心坎里。
他轉這些「謠言」無非是希望大家多防範,多準備,沒什麼壞心眼,但確實,他信息篩查能力太差了。
我們真正應該恨的是那些造謠的人,對於這些「傳謠者」,我們要做的是正確引導。
二、高情商的成年人,都會給人留台階
我們要闢謠,但是,不要故意去打別人的臉,真正高情商的人都知道給人留台階。
(1)保持謙和的態度
《孟子卷七離婁上》中有這樣一句話: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很多人總喜歡替別人指點迷津,卻不管別人願不願意被他指點,也不管自己的指點有沒有錯。
這種人總是覺得自己比別人優越,往往自以為是,自以為有學問,自以為正確,一副高高在上的氣魄。
就像很多「打臉黨」,雖然說的都是事實,但做法就是欠妥。
能幫我們糾正錯誤的人我們自然不討厭,我們討厭那種高高在上的態度。
即便你是要教導別人,把姿態放低一點,語氣放平一點,這樣大家反而會更尊重你。
(2)旁敲側擊地提醒
就在上周,老闆就在公司群發了未經證實的假消息,當時大家都沒吭聲。
但是當天晚上,我看到有個同事在朋友圈轉發了一條闢謠的文章,還配上了一句:「原來是這樣,今天我媽還給我發了這條消息,還好是假的。」
不過一會兒我就看到老闆把這條闢謠文轉發到了公司群,還說了一句:剛剛我發的訊息有誤,大家別信,抱歉了。
後來這個同事告訴我,他在朋友圈轉那篇文章其實目的就是為了讓老闆看的,因為直接闢謠太不給人面子,不闢謠又怕其他人被誤導,所以只能婉轉一點。
不得不說,這位同事做人做事一直都是這樣滴水不漏。
(3)運用語言的藝術
就拿我自己的親身經歷舉例,在我們的家庭群里,有個表叔喜歡發一些未經證實的謠言,我就在群里跟直接了當地一個個闢謠,給他搬理論,講道理。
結果你猜怎麼著?他說我是抬槓,把我給踢出了群,這下可把我氣得不輕。
我媽在一旁看戲,一語道破了天機,你表叔其實其實知道自己錯了,但你也不能讓他下不來台啊。
好吧,我想了想,確實是我說話的方式有問題,我想掙個對錯,但別人想掙個面子。
後來我再向別人闢謠時,都會採取討論的方式,比如別人轉發「雙黃連可以治療肺炎!」
我就會回覆:「真的嗎?那太好了,但是我剛剛看報道說這個療效好像還不是很明確,您覺得呢?」
這樣一來,對方不會覺得被打臉,反而會覺得我很重視他的意見,跟我一起認真討論,還有一點,完事無絕對,萬一明天事情反轉,被打臉的不就是我嗎?
無論是面對上司,長輩還是同輩,有時候,說話注意一下方式,對方更愛聽,我們也更省事。
三、寫在最後
真正的高情商,往往體現在交流的細節里。
有時候,不直接「打臉」不是因為不敢,而是因為不該,不是為了防止自己被針對,而是為了給別人留個台階。
「不打臉」,也是一種美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laXSbnABjYh_GJGV9IG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