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仗,軍長身中七刀,四個警衛員全部犧牲

2020-06-01     這才是戰爭

原標題:這一仗,軍長身中七刀,四個警衛員全部犧牲

1932年7月,正是鄂豫皖蘇區第三次與第四次反圍剿之間的空檔期,紅四方面軍主力正集中五個師的兵力強攻麻城,而在蘇區的另一角,紅25軍軍長曠繼勛也正在組織一場兵力對比懸殊的縣城保衛戰。

一、曠繼勛率教導團進駐霍邱

這裡先說下曠繼勛,他雖曾為川軍旅級將領,但戰場指揮能力和紅四方面軍其他幾名將領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前有磨角樓戰鬥,圍點打援打成強攻戰和擊潰戰;後有棗陽新集戰鬥,沒能及時攻占制高點烏頭觀,使整個四方面軍不得不離開蘇區。張國燾來到鄂豫皖蘇區後,認為紅四軍軍長曠繼勛的能力不足,於是便將他和紅13師師長徐向前崗位對調。

曠繼勛和許繼慎、曾中生等一樣,也很快看出張國燾不是個安分的傢伙。但由於曠繼勛並非鄂豫皖本地幹部,在軍中沒什麼威信,所以對張國燾構不成威脅,因此白雀園肅反中張國燾也沒把他怎麼樣,只是將他明升暗降,到皖西北蘇區任紅25軍軍長。

1932年初的紅四方面軍名義上有兩個軍的番號,但主力四個師(10、11、12和73)中的三個都集中在鄂東北蘇區,紅73師雖然活動在皖西北蘇區,但受方面軍總部直接指揮,曠繼勛這個軍長基本指揮不動紅73師,只是在蘇家埠戰役勝利後,張國燾才把紅73師特務營撥給他,擴編為紅25軍軍部教導團。

1932年5月蘇家埠大捷後,趁著安徽方面的國民黨軍的收縮,曠繼勛率教導團乘機北上,連克霍邱縣城和正陽關,在蘇區東北方向形成了一個突出部。霍邱縣城位於淮河以南10公里,沿河可達蚌埠、壽縣,該城地處大別山區北麓平原,東西兩面都是水,只有南部一條公路可通六安,從地形上來說不太利於防守。

二、曠繼勛決心死守霍邱

紅二十五軍攻占霍邱和正陽關,直接威脅到安徽省會合肥,安徽省主席陳調元不得不向蔣介石求助,蔣介石於是將第4師和獨立第33旅派到合肥,準備收復霍邱。第4師是正兒八經的蔣記嫡系部隊,由教導2師改編而來,除了師長徐庭瑤外,排以上軍官均系黃埔軍校的學生。由於第4師剛在陳家河龍王集戰役中被紅3軍殲滅一個旅,新上任的師長徐庭瑤可是想迫不及待得打個翻身仗。

國民黨軍重兵雲集的情報,曠繼勛也有所耳聞,為此他特地趕回皖西道委所在地麻埠,開了一個禮拜的會,與會成員都是張國燾幾次大肅反後的倖存者,在四中全會「保衛蘇區每一寸土地」的口號下,沒人敢承擔擅自放棄霍邱的責任。最後大家決定,由於正陽關位置過於突出,建議在初次戰鬥後放棄正陽關,並由曠繼勛率教導團堅守霍邱,等待四方面軍主力的回師救援。

紅二十五軍教導團由紅73師特務營擴編而成,總兵力1800餘人,大都是紅軍班排級幹部,因此戰鬥力非常強,這也是曠繼勛自信能堅守三個月的原因。

他一面布置縣委地方機關撤出霍邱,一面派人到城北大小馬店子搜集糧食,此外還在城內屯集了不少彈藥,準備死守。曠繼勛勉勵手下指戰員說:「我們只要堅持三個月,方面軍主力就會來接我們!」

此時張國燾、徐向前、陳昌浩正指揮紅四方面軍主力四個師在麻城地區與西北軍第30軍激戰,曠繼勛給他們拍去電報,聲稱要「以城攻城,與敵決戰」,其目的是希望方面軍主力快來增援。張國燾收到電報後,卻派彭楊軍校校長蔡申熙去接替曠繼勛,但是蔡申熙還沒到霍邱,戰鬥就已經結束。

三、關麟征強攻霍邱,廖榮坤火速馳援

第4師作為蔣記嫡系部隊,是個擁有四個旅十二個團的龐然大物,每個連還裝備有九挺購自法國的哈奇開斯1922型輕機槍,戰力比曾被紅25軍殲滅過的滇系第7師更勝一籌。

自師長徐庭瑤以下,還有三員日後的黃埔猛將:獨立旅旅長關麟征、第12旅24團團長杜垏明和補充1團團長戴安瀾。關麟征奉命率獨立旅首先攻擊正陽關。

防守正陽關的是紅軍地方部隊霍邱獨立團,後改編為紅75師225團,按照計劃,該團在正陽關抵抗關麟征的獨立旅一天後,便撤入霍邱城內協助守城。算上教導團和剛集中的赤衛軍、少先隊,曠繼勛手中部隊加起來不過3000餘人,為了堅守城池,他發動城內居民將碎石塊、石灰包運上城牆。

鑒於霍邱兩面臨水,徐庭瑤指揮部隊包圍了霍邱的南北東三面,圍三缺一,自然是希望城內守軍能「識時務」得從西面撤出,但曠繼勛當然沒有這個想法。關麟征指揮獨立旅攻擊了兩天,在城內守軍的拚死抵抗下,傷亡很大。

但曠繼勛也看出了敵人是勢在必得,他將軍部有關文件、地圖裝了四個箱子,派通信員唐元田(解放後任安徽省公安廳副廳長)等四人將這些東西從西門帶出城。

再說蔡申熙受命收拾皖西戰局後,張國燾卻又不肯調任意一個主力師給他,他只好命正在湖北英山一帶作戰的紅25軍75師火速北上。

師長廖榮坤(1933年肅反遇害)指揮該師急行軍六天六夜,總算抵達霍邱外圍,戰士們一放下行軍包就立馬投入戰鬥,並一度突破了第4師在霍邱城南的防線,逼近霍邱城牆並要求曠繼勛趕快撤出,但曠繼勛不願丟下已經被牽制在城北的紅軍主力,不願就這樣撤離。

四、曠繼勛重傷突圍,蔡申熙接任軍長

1932年7月12日拂曉,第4師終於發起總攻,並把攻擊重點選在了城內紅軍的防守薄弱點東門,在飛機轟炸和火炮轟擊下,霍邱東門被炸塌,杜垏明指揮的第12旅24團首先攻入城內,與紅軍展開巷戰。曠繼勛親自上陣,他手持兩把大刀,帶領部隊與敵人展開肉搏。在激烈的巷戰中,曠繼勛的四個警衛員全部犧牲,他本人也身中七刀,因流血過多而昏迷。

雖然子彈差不多已經打光,但霍邱城內的紅軍戰士面對優勢敵人又堅持戰鬥了一晝夜。在逐屋逐屋的巷戰中,紅軍戰士沒有子彈,就用刺刀,刺刀彎了,就用槍托甚至牙齒,一些重傷員為了不拖累戰友,直接跳井自殺。

為了將已經昏迷的曠繼勛送出城,大家手挽著手,排成密集的人牆擋住敵人機槍的掃射,並將曠繼勛舉過頭頂送到霍邱西門城牆上。一名營長用繩子將曠繼勛從城牆上吊下來,背過城西的湖泊帶走。

霍邱一戰,徐庭瑤自稱第4師共「斃敵兩千,俘敵一千」,這數目倒是和曠繼勛手中的兵力差不多,成功從城內突圍而出的紅軍戰士也一共就100餘人。

當然徐庭瑤也深知,這被俘的1000多人也並非全都是紅軍戰士,其中還有部分蘇維埃地方工作人員和參加守城的平民,於是他從中挑選出44人,以紅二十五軍全體官長的名義押去南京審訊,其中就包括霍邱獨立團團長鄭恆才等人,其餘人則就地釋放。

攻占霍邱後,由於第四次圍剿部署尚未完成,西線的國民黨軍第4師、第3軍等部暫停了繼續入侵皖西北蘇區的步伐。曠繼勛回到金寨縣,蔡申熙向他宣讀了革職命令,並由他接任紅二十五軍軍長,幾十年後張國燾在《我的回憶》中幸災樂禍得評論道:「從此曠再不是紅四方面軍的要角了」,這時的他依然對曠繼勛在之後的小河口會議上敢牽頭反對他而耿耿於懷。

霍邱保衛戰的失利,為鄂豫皖蘇區第四次反圍剿戰爭開了一個不好的頭,紅四方面軍戰史上的悲壯一頁,至此緩緩拉開序幕。

本文作者:迪爾,「這才是戰爭」加盟作者 ,未經作者本人及「這才是戰爭」允許,任何媒體、自媒體不得轉載,違者必追究法律責任,讀者歡迎轉發。

公眾號作者簡介:王正興,原解放軍某野戰部隊軍官,曾在步兵分隊、司令部、後勤部等單位任職,致力於戰史學和戰術學研究,對軍隊戰術及非戰爭行動有個人獨到的理解。其著作《這才是戰爭》於2014年5月、6月,鳳凰衛視「開卷八分鐘」欄目分兩期推薦。他的公眾號名亦為「這才是戰爭」,歡迎關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lUydb3IBiuFnsJQVW7l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