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國內「自相殘殺」,多家酒莊遭抵制

2020-12-19   孤獨的肖

原標題:澳大利亞國內「自相殘殺」,多家酒莊遭抵制

中澳貿易爭端日趨激烈,澳大利亞人民也感到憤怒。他們對中國採取的一系列措施不滿意。加上政界人士和媒體的誇張和誤導,澳大利亞人民堅信中國正在利用「霸權」對澳大利亞實施制裁。但實際上,澳大利亞本身應為一切負責,而西方政客扭轉黑與白的能力是司空見慣的。

在此之前,澳大利亞的國內社交平台還公開了許多澳大利亞釀酒廠的清單,但據說這些釀酒廠是由中國公司控制的。該清單沒有提及有多少家中國公司,而僅列出了酒廠的名稱。此列表吸引了許多澳大利亞網民的關注。他們敦促所有澳大利亞人不要購買這些酒莊的產品,甚至有人要求公布所有在澳大利亞的中國公司的名單,以抵制中國公司,以發泄他們的不滿。

許多澳大利亞釀酒廠都受到了這種影響。根據澳大利亞廣播公司的數據,澳大利亞的許多酒廠不僅由於名單上的影響而遭受了網絡暴力,而且還失去了許多國內訂單。

南澳大利亞州一家酒廠的總經理沃里克·杜奇(Warwick Ducci)向媒體抱怨說,他的員工受到了事件的影響。杜西還透露:酒廠的員工,接待員,酒窖工人甚至顧客都接到了辱罵電話,這些人在電話中說,他們並不愛國。此外,由於此事件,取消了高端葡萄酒旅遊體驗團的訂單,但客戶的回答是:「我們不想支持中國公司。」

該酒廠與中國葡萄酒公司是合作夥伴。杜斯說:由於中國公司的進入,這裡的葡萄酒開闢了一個新的世界市場。由於葡萄酒業的發展,這裡人們的生活條件得到改善,該地區逐漸變得更加富裕。杜思還說,這裡的葡萄酒在中國很受歡迎,但是現在它們面臨著很大的問題。

另一家釀酒廠的負責人比爾·斯內頓(Bill Snetton)也說,他們也受到這份清單的影響。一家釀酒廠的負責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事實上,他們的釀酒廠與中國公司沒有合作。只有導演是中國人。因此,他們的葡萄酒遭到當地人的抵制。現在,不僅葡萄酒的銷量不容樂觀,而且聲譽也受到影響。

斯內頓(Snetton)透露,除了導演外,酒莊全是澳大利亞人。他說:「我們的酒莊雇用了16名當地人,原材料也來自獵人谷和新南威爾斯州其他地區的果農。但是,由於該清單,客戶拒絕合作。」

根據澳大利亞特殊廣播服務局(Australian Special Broadcasting Service)的數據,以前在社交平台上發布的酒莊列表中列出了41個酒莊,其中大多數在南澳大利亞州和維多利亞州。問題在於該列表根本沒有被準確確認,並且得到了澳大利亞網民的支持。目前,該列表已被原始作者隱藏。

葡萄酒作家兼顧問羅布·格德斯(Rob Geddes)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在澳大利亞的酒莊中,澳大利亞的大多數酒莊都歸美國和法國所有,網際網路上的清單根本不準確。 32個釀酒廠是合法公司,其餘9個是同一公司的不同商標。這也表明,有些人可能利用中澳貿易的機會來壓制國內同行。

但是,蓋德斯對澳大利亞葡萄酒向中國出口的前景表示擔憂。他仍然希望中澳能夠很好地溝通和解決問題。

澳大利亞葡萄酒協會執行長托尼·巴塔格林(Tony Bartagrin)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表示:中國和澳大利亞應該進行談判,現在澳大利亞葡萄酒的出口受到重創。由於高關稅,一些僅依靠中國業務的小型釀酒廠面臨破產的風險。巴塔格林說,有多達1400個這樣的小型釀酒廠。

同時,他還呼籲澳大利亞人民不要愚蠢地抵制所謂的「中國擁有的」澳大利亞釀酒廠。這些酒莊均由澳大利亞人經營。抵制這些釀酒廠只會加劇危機。葡萄酒行業中將有更多的澳大利亞工人失業,所有方面都將受到影響。現在,澳大利亞已完全「全面」。大屠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