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潼關肉夾饃最具特色。饃干、脆、酥、香,肉是肥而不膩,除此之外,最大的特色是吃老潼關肉夾饃時一定要配鴨片湯。老潼關肉夾饃原名燒餅夾饃,傳說當年李世 民食過連贊「妙、妙、妙,吾竟不知,世間有此美食矣」。上學時期,距離潼關蠻近的。班上有好多那裡的同學,來學校的時候經常帶一些當地的美食。也隨同學去玩過幾次,記憶最深刻的就是同學們家家戶戶都會做的肉夾饃了,老潼關肉夾饃的詳細做法,從和面到做餅,餅香肉爛,味道堪稱一絕,喜歡的朋友快來試試吧!
用料
冰糖6-10顆
生抽3大勺
老抽3大勺
八角3個
姜3片
蔥3段
帶皮裡脊肉1000克
青椒1個
製作饃饃的配料表
麵粉400克
小蘇打粉2
鹽2克
水200克
老潼關肉夾饃的做法
帶皮裡脊肉沸水鍋煮兩分鐘,撈出沖洗乾淨放入砂鍋內。放入配料表中所需的材料:冰糖,八角,蔥,姜,老抽,生抽。放入純凈水的量以沒過肉為準。大火燒開後轉小火慢燉兩小時以上。期間多翻動一下。
麵粉中放入鹽,小蘇打粉,用溫水和面,揉光滑後蓋上保鮮膜醒半小時。
麵糰在面板上擀成長方形,擀的時候面板上抹少許油,這樣避免粘連。
在麵皮上均勻塗抹上食用油(或者油酥),然後捲起來四分之三。
在沒有卷的四分之一的麵皮上用刀切成細條狀。
然後繼續卷,卷的過程中往兩邊抻著卷著。
切成若干段(我做的迷你版的,分切成了十個)一般分切成四到六個。
雙手盤一下摁扁。
用擀麵杖把麵餅雙面翻著均勻擀薄。(單面擀容易造成一面厚一面薄夾肉的時候切不成型)
平底鍋(或電餅檔)加食用油,燒熱後轉小火,放入麵餅後,用木鏟不停移動著避免麵餅烙糊。
待兩面烙至金黃色的時候出鍋。
青椒與滷製好的肉塊一起切碎,切碎的過程中澆入少許滷肉的湯汁。
裝盤開吃了
小貼士:
美食與大家的生活密不可分,現在食物吃的方法實在是太多了,每一個人都在不斷學習進步中,美食也是,在經過不同的人,不同的做法,一直在發生改變著,不同的人不同的口味,雖然味道不同,但是喜歡的人也不會少,對吃而言,喜歡就是美食,歡迎留言,評論,交流,一起共同學習更多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