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宮殿:這裡封存著一個帝國百年的秘密

2019-10-30     國家人文歷史

文|王新春

唐長安城大明宮遺址位於陝西西安市北太華南路,是一座興建於唐朝,具有1300餘年歷史的古代宮殿遺址,曾經作為大唐帝國的政治中樞,見證了它兩百多年來的興衰歷程。

大明宮是唐長安城宮殿群——「三大內」(太極宮、大明宮、興慶宮)中規模最大、設施最為豪華的一座,因其位於宮殿群東偏北,又稱為「東內」。這座宮殿群始建於貞觀八年(634),龍朔二年(662)擴建,唐高宗李治於次年由太極宮遷入居住,並在此處理朝政。此後200餘年,大明宮一直是唐朝的政治權力核心,直至唐哀帝天祐元年(904)廢毀。經歷1100多年的歷史洗禮,如今的大明宮幾近無跡可尋,僅剩下部分宮殿台基和殘存的宮牆。

自1957至2007年的五十年間,考古學者對大明宮遺址進行了細緻的調查與發掘,並多次與國內外一流考古研究機構合作,發掘了麟德殿、玄武門、重玄門、清思殿、三清殿、翰林院、含元殿、太液池等重要遺址,弄清了大明宮的宮廷布局和建築制度,印證和補充了歷史文獻的記載。

紀錄電影《大明宮》劇照

大明宮遺址南北長約2256米、東西寬約1674米,宮牆周長7.6千米,面積約3.5平方公里。大明宮以唐長安城北牆為其南牆,其他三面牆位於禁苑中,整個宮殿呈長方形(東牆北半部呈東南—西北走向),南牆有興安、建福、丹鳳、望仙、延政五座城門,丹鳳門為正門;北牆有青霄、玄武、銀漢三座城門;西有右銀台、九仙二城門;東有左銀台門。沿著宮城中軸線自南往北,依次分布著含元殿、宣政殿和紫宸殿。含元殿是大明宮遺址中唯一可清楚辨識的宮殿建築部分,原為朝廷舉行重大朝會和頒布詔令的地方;宣政殿則是舉行朔望冊拜等大典之處,兩側有左掖、右掖,分別設門下、中書二省機構;紫宸殿位於皇帝和后妃居住的宮城後部,是內朝殿堂,大臣在此「入閣」覲見皇帝。

宮城後部中心為太液池,池中有一土山,上有太液亭。其他地域分布著金鑾殿、麟德殿、三清殿、延英殿等。麟德殿是大明宮的主要建築之一,為皇帝舉行宮內宴會和接見各國使節之所,也是大明宮遺址中第一個被發掘出來的宮殿建築。1957至1959年,考古人員對麟德殿遺址進行了清理,弄清了它的結構和布局,為建於台基上的前、中、後三殿,面積僅5000平方米,三殿周圍有迴廊,兩側分別為郁儀樓、結鄰樓和樓前的亭子。前殿與中殿之間的東西兩側各有一門,宮殿四周有圍牆,形成了獨立的空間,足見唐代宮殿建築的宏偉與奢華。

大明宮是唐朝規模最為宏大、結構最為宏偉的宮殿建築群,亦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宮殿,彰顯著大唐盛世的繁榮和中國宮殿建築藝術的輝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lHvOxG8B3uTiws8KVkq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