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學習?當孩子這麼問時,清華教授:請這樣告訴他6個字

2019-07-09     來川父母課堂

很多人相信命運是從一開始就註定的。

我認為這句話沒錯。因為你的思想,將變成你的言辭;而你的言辭會決定你的行為。你的行為最終會轉化為習慣,而習慣影響性格。

01 「你的性格,最終影響你的命運。」

這句話,源自於英國的第一位女首相,柴契爾夫人。

中國人常說「知識改變命運」。正因為要展開對命運的抗爭,所以我們需要接受教育,來改變我們的思想、行為、性格、習慣,以此來「掌握」命運。

就像有錢人家的孩子,父母拼了命地送其到各種優秀的地方去讀書。是因為家長懂得,它將是所有人嚮往、需要終生追求高度的東西,它能決定一個人最終的發展。

寒門出貴子是幸運嗎?是的,但是一個人好運氣的背後,其實根本沒有你想像的那樣簡單。

02 「關於學語文、數學有什麼用」

網上關於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的言論多年來爭論不休。其實這本是不該割裂開的兩件事。

今年高考很多人說全國數學一卷的機率大題難,其實只是因為,浩浩蕩蕩半頁紙的題目描述,已經嚇退了一半的考生。前騰訊副總裁劉軍談及自己在清華從教的日子,曾說:有些學生做不來題,不是真的做不來,卻是題沒讀懂。

很多人以為學語文就是為了識文斷句,但其實不是。為什麼通過語文,我們能和2000年前的孔子對話?語文增強的是我們的溝通、理解能力。同理,數學也是為了培養我們的思維邏輯性。

學習始於理解,運用始於邏輯。

所以這是語文、數學,一開始就能最先出現在小學課堂的原因。

03 「見識,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有些人常認為,讀書就是為了找一個好工作,為了賺錢。好的學歷,拿到社會上來說,為什麼它能獲得追捧,因為這是「稀缺資源」。

知道好好讀書,能找到一個好工作,這是一種見識。意識到這是一種稀缺資源,這就是另一種見識。

中國古語有云,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社會階層是不會固化的,下降和上升的通道永遠敞開,就看你的見識有多高。你能去做一些別人想不到事情,或許成功就離你更近了一步。

所以「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我們的學習,光學會一個知識技能不行。我們常常說的素質教育,也是從這一點出發,要養成讓孩子一輩子收益的能力,才能真正在人生長河的追逐之中,收穫一片天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kPBPGWwBmyVoG_1ZGAA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