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中惠英紅更換的帽徽與原有帽徽的3處區別

2019-10-17   廖宇探案

大家好,我是看電影愛較真兒的廖宇。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中「回歸」這個故事將大家帶回到了1997年7月1日0時0分0秒,當國歌準時響起,五星紅旗分秒不差的冉冉升起在香港政權交接儀式會場時,相信不少人都被感動得熱淚盈眶。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中的朱濤

因為這個故事在此刻之前講述了外交官安文彬(王洛勇飾演)與英國人談判16輪分秒不讓,升旗手朱濤(杜江飾演)為保零失誤蒙眼訓練,修表匠華哥(任達華飾演)憑真手藝將英方代表的手錶調至準時,女警長蓮姐(惠英紅飾演)與無數港警為儀式圓滿完成提供了安全保障……當然,還有以他們為代表的無數參與者和普通人都為達成這一歷史性時刻而艱辛付出著,也讓我們永遠銘記著這一刻真的來之不易。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中的安文彬

我認為這也是該部電影的成功之處,在大時代背景下和歷史大事件中,聚焦於看似距離家國大事遙遠但實則緊密相聯的每一名普通人身上。當然,對於一名看電影愛較真兒的我來說,電影中有一幕場景和一個細節讓我印象深刻。

一個場景是五星紅旗升起時,一同升起的紫荊花香港區旗。另一個是女警長蓮姐帶領隊員們摘下皇家警察的帽徽,準時換上中國香港警察帽徽的這一細節。因為區旗和警徽代表的都是國家主權,同時也是國家尊嚴的象徵和標誌。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它們背後的小故事。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中的女警長蓮姐

區旗和區徽的誕生要追溯到198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和區徽的徵集評選活動,整個活動從1978年5月20日開始至1988年3月31日截止,從內地,香港和其他地區共徵集到了7000多幅設計。

這些作品被分為幾類,有以五星元素為主象徵中國主權加上其它元素為構成的一類;有以中國的「中」字或英文「HK」等文字為元素構成的一類;有以三角形代表太平山,圓形寓意東方之珠等幾何圖形為元素構成的一類;還有將龍配以太平山或用「銅錢」象徵香港金融中心或以錨象徵香港是世界貿易大港口或以五星配洋紫荊等綜合徽章類型的。例子舉不勝數,可以說是色彩繽紛,百花齊放。所有作品均用密碼編號,採用無記名投票的方式,經過三天評選各有26件區旗區徽初選作品產生。

1988年11月25日,評選委員會在初選作品中又各複選出6件作品,這12件作品雖然獲得了二等獎,但嚴謹的評選委員會卻一直難以完全滿意或者一致通過一面旗和一枚徽真正的代表香港。直到1989年3月,評選委員會本著既要對7000多名投稿人負責的態度,又要解決區旗區徽的最終方案提出授權專業人士在應徵圖案的基礎上進行修改的建議,來自各界的評委們接受了該建議。

最終於3月30日獲得通過,同時評選委員會也決定對進入初選和複選的作品給予獎勵,但不授予個人一等獎。因為區旗和區徽的誕生和創意源泉可以說是彙集了四面八方的不同想像力和創造力,飽含了所有華夏子孫對香港回歸,祖國統一的殷切之情。也是在徵集評選活動的基礎上,集思廣益,集體智慧的結晶。

自香港回歸以來,不論陰晴冷暖,紫荊花區旗都伴隨著五星紅旗飄揚。隨著時光的流逝,也許有人不完全清楚區旗和區徽的由來,又或者不理解為何沒有授予個人一等獎,希望大家能及此《我和我的祖國》中「回歸」這個故事所延展出的一個小故事而銘記,香港回歸的背後隱藏著太多人的努力,在此由衷的向他們致敬。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劇照

1997年,隨著香港主權回歸,區旗與區徽的誕生,香港所有的旗幟與政府部門的徽章全部於7月1日0時0分0秒更換。也就是在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中「回歸」這個故事裡,女警長蓮姐帶領隊員們摘下皇家警察的帽徽,準時換上中國香港警察帽徽的一幕。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中女警長蓮姐脫帽換帽徽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中警帽上的新帽徽

這枚小小的帽徽上,原來的英女王皇冠換成了香港特別行政區區區旗和區徽的主體圖案紫荊花。

原來居於中心的圖案換成了港島五幢當代富有代表性的建築物,自右起為交易廣場、滙豐銀行、香港大會堂、中國銀行大廈,以及警察總部大樓。

原來飄帶上全英文的皇家香港警察字樣換成了香港警察的漢字與英文。

舊警徽與新警徽

而電影展現的只是一隅,其實不光是香港警察,所有的紀律部隊人員都在1997年7月1日0時0分0秒這一時刻摘下了舊徽章,莊嚴地換上標誌著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新徽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