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沐丞
在四個綜藝節目上看到過四個「奇葩」,第一個是前不久在《奇葩說》節目上看到的嘉賓彭磊,他是新褲子樂隊的主唱,有個有趣的環節是他刪掉微信聯繫人里的好友,這些好友不少都是娛樂圈的名人或者知名的導演等,他刪起來絲毫不眨眼睛。我想這只能說明他並不依賴微信上的這些社交關係。與他類似的是湖南衛視的主持人汪涵,他也是在節目中說他刪掉了自己的搭檔主持人錢楓的微信,同時刪掉的還有陳坤和范冰冰。
《脫口秀大會》上有次請了歌手阿信做嘉賓,他在這樣現代化的社會裡居然都不用手機。很難想像很多年輕人爭先恐後「賣腎」等待新款手機發布而根本不缺錢的明星居然連手機都不用。巨星周潤發雖然不至於完全不用手機,但是他用的手機是很多年前的諾基亞1100,小的不能再小,跟當今的智慧型手機相比就等於只能打電話和發簡訊。
還有一個「奇葩」是演員韓雪,有次她和何炅錄完一檔綜藝節目,多年的好友何炅邀請她晚上一起吃飯,結果被韓雪一口拒絕,拒絕的理由竟然是她要回家做作業,而所謂的做作業就是學習英語。同一劇組的其他演員也讚嘆韓雪是一名學習狂,在拍戲的間隙,哪怕就十幾分鐘也要背單詞。
在我們普通人看來,似乎娛樂圈裡的人都是過著你來我往觥籌交錯的生活,每天都是在跟各種人社交,可能有不少明星的確是這樣,但是也一定有人如上面提到的彭磊、汪涵、阿信、韓雪一樣,他們沒有把時間浪費在各種社交上,而是更加專注於自己內在的提升。
蔡康永說他的微信聯繫人就200多人,因為一個人能連接的人只有150人,太多了就是對自己的一種消耗,即使連接上了也是一種弱連接。實際上,有科學依據的數字是148人,也就是一個人最多跟148個人保持相對緊密的社交關係,這個數字是牛津大學的人類學家羅賓.鄧巴在20多年前提出來的,所以也叫鄧巴數字。
也有人可能說20多年前移動網際網路遠沒有現在這樣發達,能連接的人會受時間、空間和技術的限制,而現在各種社交平台、網絡媒體,連接人已經非常方便,所以每個人的社交圈子肯定要比以前的人更大。話雖如此,連接人是方便了,我們可以用手機足不出戶就能一對多的進行社交活動,但是一個人每天就是24小時,每個人的精力並沒有因為手機、網絡這些技術的提升而提升,所以連接數量或許多了,可每個連接的質量並沒有變強。所以,那些吹噓自己有幾千幾萬好友的達人並不值得羨慕,擁有幾千萬、上億微博粉絲的明星也沒什麼大不了,因為這些所謂的社交關係都弱連接,大部分人都不能真正突破鄧巴數字更太多的人進行高質量社交。
在各個社交平台上流連忘返,無時無刻用著手機進行網絡社交,看似是人與人的連接效率變高了,實際上每個人都在過度社交,而過度社交正是喪失核心競爭力的開始。
很多人會本能的以為我的社交圈子大,我的聯繫人多,因此我的人脈就廣,一旦自己有事相求一定是五湖四海都伸出援手。然而,萬能的朋友圈可能沒有那麼萬能。你不能期望這些你逢年過節群發簡訊的對象會在你真正需要他們的時刻風塵僕僕的出現在你面前。
有人就做過實驗,給自己的所有微信聯繫人發信息借錢,結果真正沒問理由給錢的只有他的父母,其他人要麼不理會,要麼找理由不借,要麼是譏諷他微信是不是被盜了,有的人甚至就直接把他拉黑或者刪除了好友。你可能覺得這是個個例,你如果對自己的好友有信心,不妨也做下這個人性測試。
不難推導出過度社交會帶來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社交關係質量下降,很難建立起高質量的人脈關係,而高質量的人脈關係就是一種核心競爭力。聯繫人一旦多了,三教九流的類型自然也多,看似跟誰都認識,跟誰都建立了連接,實際上要麼你看不上別人,要麼就是別人看不上你。古人云,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物以類聚人以群居,假如把社交時間都浪費在跟自己學識、品味、價值觀差異巨大的眾人身上,這就是過度社交,並不會對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增長有裨益。
既然是過度社交,那就表示要花費很多時間,過猶不及,特別是將時間花費在低質量的社交上,那你怎麼還有時間提升自己?韓雪敢於拒絕頂級主持人好友的聚餐邀請,僅僅是回去寫英語作業,但是換來的是可以用流利的英文在TED上做演講,以及可能國際化發展的基礎條件;汪涵好不留戀地刪除明星微信好友,他不需要把時間花在跟這些人的線上社交上,而是選擇看大量的書和研究方言,他花了7年時間在鬧市中開了舊書店,會講20多種方言。
所謂人脈,本質上都是一種等價交換,你沒有核心競爭力,你就換不來高質量的人脈。不要以為在網絡上對人噓寒問暖你就能得到別人的認可,沒有等價交換的核心競爭力,建立的連接是不對等的,別人可以在任意時間切段這個連接。若不能平起平坐,就不要強行抱大腿。只有你自己不斷提升了,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優勢,你的人脈自然會建立起來,它不是在你弱的時候求來的。反過來,你一直採取過度社交,你只會喪失你的競爭力,因為你沒有逐漸提升,別人超越了你,發現你已經不能等價交換時,你只會被替代。社會就是這麼現實。
你身邊的人是什麼樣子,你就是什麼樣子,他們都是你的影子。你身邊的人越雜,你把時間都浪費在跟這些人的社交上,你的核心競爭力就會慢慢失去。
作者簡介:簡書、今日頭條簽約作者,LinkedIn專欄作者,招商銀行、新浪財經、隨手記等各大財經類平台特邀理財作者。已出版個人理財書籍《理財要趁早》、《輕鬆做財女》、《理財趁年輕——願你過上想要的生活》,電子書《工作十年買下三套房》、《買房要趁早》。微信公眾號:沐丞的自由生活(ID:mucheng-life)。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kK1KF28BMH2_cNUgJAH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