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白茶也有軟肋,沖泡和儲存,一個都不能錯

2019-11-12   白茶家族

本文由白茶家族原創撰寫,未經允許,不許轉載!

文 | 白妹子

01

一天三餐茶,早已成為了小白的習慣。

每天下午的時候,喝茶的時間總是會偏長一些,所以總是會選一款格外耐泡的茶。

一個人,一泡茶,一喝就是一下午。

「一泡茶喝一下午?你家不是種茶的嗎,這麼摳?」

才不是小白捨不得給自己換一泡好茶,只是耐泡的茶,原本就可以一喝一下午。

喝一款好白茶,就像是在爬一個小山坡,剛開始的時候,能夠很明顯的感受到,湯水中的滋味是一點點往上爬的。

之後會有一個內質析出的高峰期,就像是小山坡的頂端,是相對平緩的一塊地方。

有這麼一個內質穩定析出的時期,也是好白茶的表現呢。

繼續沖泡,茶湯的滋味會稍稍下落,這時候可以坐杯一會兒,通過人為的調節,讓內質更多的析出。

有上有下,這才是一款茶正常的,完整的滋味軌跡。

可有些茶友在沖泡的時候,卻不太待見內質高峰期後,滋味有些變弱的湯水,不等坐杯,便把茶葉丟棄,著實有些可惜啦。

那茶葉,明明還可以喝個好幾沖呢。

小白家裡做茶,才能夠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好白茶的來之不易。

02

不是所有的白茶,都可以被稱作是好白茶。

好白茶需要具備好產區,以及好的工藝這兩個條件,缺一不可。

白茶畢竟是一種農作物,內質的多寡,在生長的時候,已經定下了基礎。

常年被雲霧環繞的太姥山,是白茶最好的產區,太姥山的茶青,可謂是擁有了得天獨厚的優勢。

好白茶也有軟肋,沖泡和儲存,一個都不能錯

有了好的茶青,還需要用好的工藝來製作呢。

白茶的工藝,在六大茶類中比較簡單,主要由萎凋和烘乾兩道工序組成。

正是因為白茶工藝簡單,在製作的時候,就更加不能出錯了。

錯了一步,失去半壁江山,錯了兩步,便滿盤皆輸。

萎凋茶青,可是個細緻活。秋天萎凋白茶的時候,老白就在太陽底下時時刻刻盯著白茶的萎凋情況,一個秋茶季下來,皮膚曬得發黑髮紅。

而有些人,只是將白茶當做草藥一般,曬曬乾就好。

做茶態度的截然不同,會直接反映到茶葉的品質上,對茶葉的品質造成影響。

小白從小就看著老白和爺爺做茶,知曉好茶製作不易,喝起來才更是珍惜。

03

害怕沖泡不當

茶雖好,但想要喝到好茶,還是要費點心思。

好茶的內質豐厚,故而在沖泡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出水快!

豐厚的內質,一衝一衝,均勻的析出在湯水裡,能夠讓每一衝的茶湯都有滋有味。均勻的釋放內質,還能夠充分展示出湯水的耐泡度。

好茶葉,最怕悶泡。

悶泡時間一長,茶葉當中的內質析出過多,而湯水過少。

就像是一鍋好喝的雞湯,若是熬得太干,滋味便太過濃郁了。

出水太慢的白茶,也是一樣的道理。

內質析出過多,湯水過於濃郁,湯水裡呈現苦澀滋味的物質析出過多,茶湯的滋味就被苦澀感掩蓋住啦。

因為沖泡的問題,白白糟蹋了好茶葉,好可惜呢!

04

害怕儲存不當

不知茶友們是否聽說過,巧克力味道的白毫銀針?

巧克力味與白茶的自然氣味,完全是風牛馬不相及的一種味道嘛。

巧克力味的出現,說明白茶已經被存壞了。

白毫銀針唉!多好的茶啊。

除了白毫銀針的巧克力之外,一些白茶在存壞之後,還會出現類似於酸水果的發酵氣味。

發酵,是因為白茶當中含有了過多的水分。

被發酵的白茶,內質被消耗了大半。

別說繼續轉化為老白茶啦,就連直接沖泡,湯水中的內質也並不充足。

甚至有些茶葉,在沖泡的時候,湯水中已經出現了水味,這就是在發酵的過程中,損耗太多內質啦。

茶友們想要存出品質好的白毫銀針,一定要記得儲存得當。

在含水量達標的情況下,用「三層包裝法」(鋁袋、塑料袋、瓦楞紙箱)將茶葉包裝好,放置於乾燥、通風、常溫、無異味、避光的環境裡面,妥善保存。

05

好茶葉,還是相對嬌貴的呢。

不論是在製作、沖泡、還是儲存的時候,都需要小心對待。

若是疏忽大意,就很有可能會出現差錯,將茶泡苦泡澀,泡的不好喝啦~

歡迎關注【白茶家族】,了解更多白茶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白茶家族(baichajiazu)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