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著名天使投資人!七年投了400多家公司,夢想投出下一個百度

2019-08-13     領先商界

進入18年,62歲的徐小平依舊活躍,前幾日的「區域鏈內部談話外泄」鬧得紛紛揚揚,又將徐老師送上了頭條。

投資十一年,真格7年,徐小平前前後後投資了400多個項目,其中有聚美優品、VIPKID、ofo、世紀佳緣、小紅書、羅輯思維、51talk等等,而這中間回報率最高的就是聚美優品,這一筆直接讓他賺了3億美元,成為業界的神話。

7年400個項目,徐小平為何如此敢投?他投資的內在邏輯又是什麼?這要從他第一次創業的故事講起。

中國合伙人

徐小平是地地道道的50後,經歷過十年動盪的文革時期。

據徐小平回憶,在那時候,看書是一件很奢侈的事,很多書都被列為了禁書,禁止傳播。

這其中就有徐小平最喜歡閱讀的《草葉集》,而閱讀禁書在當時是件很危險的事,徐小平卻欲罷不能。

就這樣,徐小平的童年是在對知識的極端渴望中度過的。但,這段經歷也造就了日後,徐小平「敢」的精神。

在中國恢復高考後,徐小平報考了北京的中央音樂學院,那時候的他夢想著改變中國。

而在那個年代,改變中國只有從政這一條道路。於是畢業後,27歲的徐小平來到了北大擔任團委文化部長兼音樂老師。

也是在這裡,徐小平認識了他日後的合伙人俞敏洪和王強,三人一見如故,結下了亦師亦友的校園情。

在北大做了沒多久,徐小平就覺得自己沒有從政的天賦,只能作罷自己創業。

1991年秋,徐小平創業失敗,幾乎一貧如洗。後來他問俞敏洪的母親借了一筆錢,就與夫人一起去了加拿大留學,並在加拿大拿到了碩士學位。

但38歲的他在拿到碩士學位後卻找不到工作,那就刷碗送外賣吧,徐小平並沒有悲天憫人,樂天派的他還在刷碗的過程中就著刷碗的節奏,創作出了一首歌曲,就是日後新東方的第二校歌。

直到1995年年底,俞敏洪來到了加拿大溫哥華,二人成功會面。與老友多年後再聚,徐小平特別開心,特地開車載著俞敏洪外出吃飯。

有意思的是,車子在飯店外饒了一圈又一圈就是不停車。

俞敏洪急了,「到處都是車位,你怎麼不停車?」

徐小平只得紅著臉回道:「我在找免費的車位。」

知道徐小平的窘迫後,俞敏洪邀請了徐小平一起創建新東方。也是這次會面,徐小平才開始自己真正的事業,而那個時候的他已經40歲。

電影《中國合伙人》就是以徐小平三人為原型

之後的事,就是大家所熟知的《中國合伙人》的故事了,只不過這三人的恩怨遠比電影里的要複雜很多。

為了扯清複雜的人際關係(新東方里很多俞敏洪的親戚),徐小平和王強逼迫俞敏洪發出「清剿令」,而俞敏洪的母親與妻子自然不肯,雙方矛盾非常深刻。

最終的結局是,徐小平和王強贏了,俞敏洪的家族成員都離開了新東方。雖然這對新東方日後的股份改革有利,但三人之間從此有了隔閡。

2001俞敏洪推行了一場「削藩運動」,同年徐小平、王強聯手「逼宮」。

最有意思的是一次,俞敏洪氣不過,直接讓人把徐小平的辦公室給占了。徐小平上班一看,見到自己辦公室里坐著別人,幾乎氣的說不出話來。

雖然新東方在三人的共同努力下,成功上市,並且市值百億,但最終三人還是分道揚鑣,徐小平和王強相繼離開了新東方。

創立真格基金

離開新東方後,雖然還是股東,但徐小平一下子就失去了奮鬥方向,成了「億萬富翁失敗者」。

整日裡無所事事,徐小平忍不住聯繫起昔日裡自己的新東方學員,問問他們留學後過得好不好。

也是這次機會,他得知原來許多海外學子歸國後,創業也十分艱難。

徐小平就想起了曾經在加拿大的那段時光,他決定幫這些學員創業,投資他們的項目。

他的第一筆投資給了一位連續創業者,這件事傳出去後,就陸續有學生找上門來。

徐小平開始做起了天使投資。

據徐小平回憶,蘭亭集勢是2002年主動找上門的,一開口就是要十萬美元。徐小平沒聽商業計劃,反倒是問起人家夢想了,結果聽完就拍板要投資。

那是他剛剛開始投資,什麼都不懂。

好在蘭亭集勢在2008年年初就完成了A輪融資甚至在2012年就成功上市了,一度曾達到了3億美元,算是徐小平投資里比較成功了的。

也是在這個過程里,徐小平慢慢地從一個教育者變成了一個投資人,但他血液中流淌著的教育者的基因卻無法抹去,這使得徐小平投資的第一眼看向的是人,而不是項目的商業模式。

徐小平稱,自己是真的不懂投資,但多年教師的經驗,能讓他一眼就看出這個人比當年的俞敏洪出色、比當年的徐小平出色。這時候,他就會毅然地投錢。

當一個人足夠優秀,徐小平表示自己會不自覺地想跟他走,而這種人一定要重金投資,因為你一定能賺大錢。

就像ofo的戴威,徐小平見他時,他還沒開始創業。但徐小平就放話說,戴威要是創業,他一定投!

這看中的,就是戴威這個人。

儘管不多,但看錯人也是有的事,這讓徐小平很崩潰,他經常想放棄,尤其是每年回家過年,就想過了年以後再也不投資了。

但結果往往是他一回到北京,一聽到年輕人的夢想,就容易熱血沸騰,想要跟著年輕人一起投入這個夢想。

徐小平覺得這樣不行,於是到了2010年,徐小平和王強一起合夥成立了真格基金。

雖然有了專業的團隊,但徐小平的投人的風格也融入進了真格基金的風格之中。

在真格基金,不強調模式、不比誰更懂技術、不比誰更懂業務。比的是成熟的性格、端正的價值觀、強大的意志、豐富的經驗,甚至是教育的完成度。

比起很多VC看重商業模式,徐小平的真格基金投人的風格獨樹一幟,因此總是吸引著大批的創業者主動上門。

有人甚至戲稱徐小平就像一塊吸鐵石,吸引著四周無視的鐵。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kFu0i2wBvvf6VcSZU6K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