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領導,關鍵是想明白這10件事,做好了,你指哪兒下屬打哪兒

2019-08-14     領先商界

什麼是老闆?網上流傳三個定義。一,老闆是老是拍板的人;二,老闆是老是叫板的人;三,老闆是老是板臉的人。雖然有趣,但也不失深刻。

老闆究竟是幹什麼的?作為企業最高領導人,工作看似複雜,其實萬變不離其宗,發展和控制,就是老闆工作的核心。

具體如何做到發展和控制?以下十條一定要想明白,做好了,下屬才會死心塌地跟著你。

一,設計好股權結構

創業初期,一定要搭建好股權結構,早期,股權一定不能分散。如果講哥們義氣,大家二一添作五,股份均分,這樣的公司遲早出事。公司小、不賺錢的時候,大家齊心協力,一旦賺錢了,誰都想說了算、多分錢,內部很容易分裂。

合理的股權結構要符合「54321法則」。5是指5個股東為宜,4是指大股東持股比例不少於40%,3是其它股東相加在一起在30%左右,2是建議兩個股東不參與經營,1是預留約10%的股份給未來的管理者以及後進股東。

二,想把大事「做成」,先要把人「做好」

太平洋建設集團總裁嚴介和說過一句話:「高明的老闆只做人不做事」。一個團隊好不好,關鍵看老闆會不會做人。看過《史記》就知道,很多諸侯王事敗身亡,就是因為沒把人做好。

會做人,有兩點很重要。一是大度。老闆斤斤計較、小肚雞腸,一有風吹草動,員工就會離你而去。二是真誠。真誠就是「真心」+「坦誠」。老闆不真誠,總是玩虛的,慢慢就沒人陪你玩了。

三,搞明白員工為什麼要跟你干?

海底撈老闆張勇說過一句話:「員工為什麼跟著你干?就是為了錢。跟員工談錢的老闆才是好老闆」不談錢,只談情,不談待遇,只談機遇,老是想用事業心、企業文化去淡化金錢色彩,其實是不對的。好老闆,一定不能摳,員工該拿的錢一定要給他拿。

員工還有一個重要的需求,那就是追求自我價值。任何人都有一種成功的慾望,希望個人價值得到大家(特別是老闆)的認可。作為老闆,你要創造這樣一個環境,給他搭表現的舞台,給他最大的讚揚、支持、鼓勵和認可。

四,外來的和尚不見得會念經

馬雲的阿里巴巴,史玉柱的巨人集團,都對「空降兵」說不。馬雲以前喜歡用空降兵,最後都開掉了。為什麼?水土不服!馬雲說「好比是飛機的引擎安裝在拖拉機上」,史玉柱則認為是「外科醫生做不好商店促銷人員」,是一個意思。

為什麼慎用空降兵,還有一層原因,本土幹部的抵制。大家辛辛苦苦地奮鬥,本來有希望晉升一個階梯,突然被外來的和尚搶了打坐的蒲團,排斥牴觸是一種人性!老闆再怎麼扶也沒用,總不能把所有打江山的老人通通換掉,絕不可能。

五,按又紅又專的標準選人才

什麼樣的人是「人才」?又紅又專!也就是德才兼備。紅,是人品好,忠誠公司;專,是業務好,能力突出。如果重用一些只專不紅的人,可能短期給公司帶來利潤,但從長期來看,風險很大。

一些關鍵崗位人員配置,一定要德大於才。諸葛亮就是一個又紅又專的人才,所以劉備敢放心託孤。司馬懿只專不紅,曹睿效仿白帝城託孤,沒想到斷送了曹魏江山。我認識一個老闆,關鍵崗位上的人,最少跟他10年以上。

六,不懂授權,企業只能原地打轉

華為有一個「讓前線的人呼叫炮火」,史玉柱倡導「讓最了解情況的人有決策權」,京東「100萬以下的支出不用老闆簽字」,海底撈的服務員有「免單權」,這都是有效授權,所以企業發展迅速。

史玉柱說:「巨人不管是在高峰還是在低谷的時候,沒有出現一個叛徒。發不出工資的時候都沒有。即便從巨人出來的人,也很少有人說對巨人不利的話,我覺得這與公司充分授權有相當關係。」

七,要接受下屬70分的能力

很多老闆,喜歡以自己的能力標準衡量下屬。這樣一來,看誰都不及格。甚至有的老闆,把下屬踢到一邊,自己赤膊上陣,這樣的結果是,下屬不能成長,企業也無法發展。老闆渾身是鐵,又能捻幾根釘!

松下幸之助用人有一個70分哲學,他說,作為老闆,你的能力是90分,下屬可能只有70分,要學會接受這個20分的差距,而且必須接受。責人太苛的話,反而降低了積極性和創造力。

八,企業並不需要太多的戰略人才

馬雲曾經說,新員工誰跟我談戰略,我就開除誰。誰來制定戰略?只能是公司董事長,別人無法越俎代庖。企業制定戰略的人不需要很多,否則就變成了神仙會,整天在一起誇誇其談。

企業需要的是戰術型人才,並不是戰略型人才。戰術問題,你做得出來就是做得出,憋是憋不出來的。往往水平不高的人才自封為戰略家,馬謖、趙括談起戰略,都頭頭是道,實踐證明都是紙上談兵。

九,只要功勞,不要苦勞

做公司不容易,是靠結果說話的。只有苦勞,沒有功勞,對一個企業來說沒有任何意義。苦勞帶不來你的個人價值,也帶不來客戶,更帶不來利潤。「沒有功勞總還有苦勞吧」,是一種消極的文化觀念,

作為老闆,你要在公司明確一個觀念:企業只認功勞不認苦勞。作為運動員,你流了再多的汗水,但是沒有成績,沒有取得獎牌,你的價值只能是0 ,人們記住的永遠是那些站在領獎台上的人。

十,言必信,行必果

這是《論語》里的智慧,用在企業管理上非常有效。也就是說,說話要講信用,做不到的不要說,說了一定要做到,必須有一個結果。無論是老闆還是員工,都不能說大話。大話說多了,又沒有做到,上下級之間就失去了信任。

言必信,行必果,不僅僅是在公司內部,與客戶打交道更為重要。拍著胸脯什麼條件都敢答應,最後又做不到,你的信譽就會產生污點,慢慢就失去了客戶的信任。信用就像一面鏡子,只要有了裂縫就不能像原來那樣連成一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IWCJkWwBvvf6VcSZGRH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