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說青春期孩子的問題,今天咱們來聊聊幼兒的情緒問題。
這是一個媽媽的求助!
她家兒子兩周多了,能說簡單的名詞,爸爸,媽媽一類,聽得懂大人說的話,就是脾氣不太好。
不知道為什麼突然就不高興了,然後會摔東西,她發現問題後並沒有指責寶寶,而是把危險的物品收起來,任由寶寶撒氣。
在這期間她會用冷處理的方式,不理會,不關注。等寶寶自己冷靜下來之後,會去告訴寶寶這樣做不對,但是寶寶聽不進去,有脾氣的時候還是摔東西。問這樣的情況怎麼引導!
兩歲幼兒,說不出,表不明,對於這個年齡段孩子的情緒我們需要依據以下4個原則:
1、允許有情緒
情緒是人的需要在滿足與否的情況下出現的生理反應、心理體驗和外部表現,也就是說,情緒問題涉及生理上的問題,有時候生理的問題很複雜,比如孩子餓了會有情緒,病了也有情緒,就連我們女人每個月那個時間也會有情緒。
而且情緒有些時候並不是當下的事情我馬上就反應到情緒上來了,很多時候是我經歷了一個事情,當時沒事,可是過了一段時間以後,突然一下就覺得情緒低落,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提不起精神了,這些都是非常複雜的。
有一次我去接我家大寶放學,她看到我就要我給她買酸奶,我拒絕了。然後她就站在那裡哭,不肯走。
我先接納了她的情緒:
媽媽不給你買你想喝的酸奶你很委屈?如果我想要什麼要不到,我也會覺得不舒服的。
後控制行為:
可是人並不是想要什麼都可以的啊,我們家有牛奶,先回家喝牛奶好不好?你在這裡哭好多小朋友看到,多羞羞啊!
結果人家告訴我才不是因為不買酸奶哭呢,因為上課她同桌搗亂了,老師卻批評她,她覺得很不公平,所以才會忍不住哭的!
這都一年級了還這樣,更何況兩歲說不清,表不明的孩子呢?
可是當我們看到有情緒孩子的時候反應是什麼呢?我們會緊張,焦慮,覺得丟人,害怕別人說我們沒有帶好孩子。所以當孩子的哭或者發脾氣的時候,我們會覺得心疼或者是難堪,所以我們想要儘快的制止他的行為。
其實這個時候他最需要的是父母允許他可以有情緒,他可以發脾氣的信號。
所有的情緒都是允許的,父母不害怕孩子有情緒,這樣孩子才會感覺安全。
2、接納情緒
我們允許孩子有情緒之後,我們才能有耐心去接納他的情緒。
繼續以我大寶為例,因為我允許她可以哭,她可以有情緒,所以在我告訴她在大庭廣眾之下哭會被羞羞的時候,她說:
我就是想哭一會兒。
然後我又說:
需要我來個愛的抱抱充充電嗎?
她點了點頭。
結果抱著我哭的更加大聲,雖然那一刻我覺得有些丟人,畢竟被人審視的目光是不好受的。但是沒過5分鐘,她擦乾眼淚,告訴我她哭說因為她沒有做錯事,是同桌說話老師卻批評了她!
接納孩子的情緒有很多方式,比如我們可以幫助孩子把情緒說出來,或者是單純的陪著她,抱抱她,需要以當下的環境為準,但是要讓孩子感覺到我們接納他,他可以有情緒。
3、控制行為
在這裡要注意的是,孩子有情緒了,我們不是惡狠狠的說」你就作吧!我不管你了。「而是讓孩子清楚的知道他可以有情緒,他可以發脾氣,我們接納他的情緒,我們會陪伴他。但是他的行為有些時候是需要被控制的。
前兩天在網上看到一個新聞,說爸爸和女兒在商場僵持3小時,一個躺在玩具櫃前蹬腿撒潑要買玩具,爸爸在旁邊淡定的看著,偶爾還看看手機,反正就是不買。
這裡就涉及到一個行為控制的問題。在家對峙三個小時可能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在公共場合就不太合適了吧!
對於類似的情況心理、育兒專家都有一些共識:
影響孩子安全的行為要制止,公開場合影響別人的行為要制止,父母認為孩子的行為不合適的要制止。
孩子發脾氣可以,但是你不可以影響到別人。
我家三寶剛過2周歲生日,這傢伙有一個特點就是一哭就容易躺在地上,以此表達自己的情緒。
夏天的時候還可以接受,現在冬天了,當她躺在地上哭的時候,我就會抱起在給她放在床上,然後坐在她的旁邊碎碎念。有時候我會在屋裡晃來晃去一邊收拾一邊偷偷觀察她的反應。
當她發現她哭我也沒有特別反應的時候,就會自己爬起來要求抱抱。
像孩子發脾氣扔東西這件事情是需要握住雙手制止行為,然後換一種發泄方式的。
4、具象引導
」寶寶自己冷靜下來之後,會去告訴寶寶這樣做不對,但是寶寶聽不進去,有脾氣的時候還是摔東西。「為什麼告訴寶寶不管用呢?
因為他是寶寶啊!
幼兒確實能聽得懂我們簡單的命令,」你給拿板凳過來,把娃娃撿起來「這些命令他可以聽得懂,而且對他來說很容易完成,是因為在生活中他看到過父母怎麼做,並且自己也這樣做過。
但是發脾氣這件事情,他除了摔東西,他很可能並不知道我下次怎麼辦,所以即便我們說了不可以,因為沒有替代的方法,所以他只能選擇習慣的,容易做到的辦法。
而且這個年齡的孩子學習知識更多的是通過視覺,觸覺,感覺來的,所以我們需要讓他看到具體怎麼做,並且讓他真的這樣實驗了,他才會知道下次不可以摔東西,但是我可以打枕頭或者撕紙。
要讓孩子學會這些東西,我們需要遊戲的幫忙。
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做遊戲,然後說我生氣了,接著做出打枕頭或者撕紙的行為,最後讓孩子模仿我們的動作和行為。
如果覺得這兩件事情不太符合自己習慣的話,我們還可以用咒語的方式。這裡我超級推薦一本情緒管理的繪本《生氣王子》。
《生氣王子》是繪本大師賴馬的作品,描述的是可愛的小象艾迪王子是如何學會控制生氣的。
開頭是通過具體的場景描述愛迪生氣的原因,然後引出了艾迪的爸爸大象國王很生氣的叫艾迪起床,結果兩個人因為生氣錯過了遊樂場的開門時間。
在他們因為沮喪相互指責,又要生氣的時候,他們碰到了老鼠一家,老鼠分享了他們家的《生氣魔法歌》:
真生氣,真生氣,快噴火了嗶嗶嗶,閉上眼,放輕鬆,生氣按鈕關起來,你讓一步,我讓一步,快樂天使又回來。
後來國王和王子通過練習《生氣魔法歌》學會控制情緒,並且一起想辦法解決分歧,最終成功去遊樂園去玩的故事。
這本書是我們家眾多生氣繪本中被選擇最多的一本,有些高深的情緒繪本是需要孩子反覆的讀和理解的,而這一本則非常符合我所說的」具象「一切都那麼具體的展現在孩子的面前,讓孩子可以馬上get到自己可以怎麼做。
所以如果不喜歡撕紙和打枕頭,多跟孩子唱《生氣魔法歌》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同時《生氣王子》的另外一個亮點是可以讓父母發現情緒控制是需要自我反思和練習的。
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並非在我們的語言中成長,而是日積月累的練習和使用中學會的。讓我們一起和孩子練習情緒管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