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千家經銷商退網,車市有本「難念的經」

2020-08-12   老車主說車

里爾克曾經說過一句話:哪有什麼勝利可言,挺住就意味著一切。對於中國車市來說,正是如此。

此前,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了2020年上半年經銷商生存狀況調查數據。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實現盈利的經銷商占比28.8%,不到三成,比去年同期下降0.9%。

只有21.5%的經銷商實現了銷量增長,其中60%是豪華車或進口車。在銷量下降的經銷商中,有17.2%的經銷商銷量下滑超過40%。

與此同時,另一現象同樣值得關注,那便是千家經銷商退網。

據數據統計,2020年上半年乘用車經銷商總數為29773家,較2019年底數量減少0.7%,退網4S店則達到了1019家。

不僅如此,經銷商的滿意度也在持續下降,這也是第四年出現滿意度下降的情況。

在汽車行業中,經銷商退網時有發生,並不算什麼新鮮事,但僅僅上半年便有上千家經銷商退網還是不免讓人心頭一顫。

但我們知道問題所在。

近兩年,車市大環境整體收緊,逐漸由增量時代向存量時代過渡,2019年已是整體超7%的負增長,持續下行的市場環境,也意味著汽車經銷商的「暴利」時代早已結束。

這還不止,年初的一場疫情來襲,又壓垮了不少的汽車經銷商。

一邊是資金壓力。

疫情期間,開始時延遲復工,經銷商4S店也是延遲開張,這必然會影響收入和盈利情況。

即使復工之後,進店客流量也大幅度減少,但運營產生的房租、水電、人員工資卻得照常開支,「只出不進」的日子,壓力也是越來越大。

此外,一些汽車品牌方仍會給經銷商制定較高的銷售任務,降價售車、送各種禮品來吸引消費者,對經銷商來說也是不小的負擔,這就導致部分經銷商苦不堪言。

另一邊是庫存壓力。

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的2020年7月份「汽車經銷商庫存」調查結果來看,7月份汽車經銷商綜合庫存係數為1.91,同比上升9.4%,環比上升10.0%,庫存水平位於警戒線以上。

其指出,7月進入汽車消費淡季,部分利好政策回收對汽車市場的支撐減弱,疫情和汛情也使消費者出行受到影響,再加上二季度各種促銷活動基本上已經透支了市場需求,庫存難以得到消化。

具體來看就是,豪華品牌方面雖說在消費升級換購與價格下探的優勢下,市場增長態勢良好,但受到廠家保利政策的影響,庫存壓力還是有所上升;

而部分合資與自主品牌,雖然對下半年的銷量目標有所下調,但整體目標居高,任務量不小,而市場需求又不大,庫存壓力進一步加大。

「春江水暖鴨先知」,我們總擔心車企在這樣的年份下會過得過分艱難,甚至活不下去,但缺血缺氧其實早已發生在了經銷商身上。

他們衝到了最前線,去踩雷、去擋槍,撐起了一個個緩衝區,有的抗住了還有翻身的機會,有的扛不住那就只能留在這上半年的時光投影之中,用一個「退網」,作為最後的謝幕。

我們知道,面對這樣一場行業大考,有的車企緩過神來,放下了「唯銷量論」,通過各種手段為經銷商減負,但事實上,這些舉措像一把荷葉傘,解一時之困,卻扛不住疾風驟雨。

這邊經銷商4S店瘋狂降價提銷量,那邊則有各種禮品相送讓利消費者。比如說大眾品牌系列的探岳(參數|圖片)、途觀(參數|圖片)、邁騰(參數|圖片)優惠到了3萬元,比如說日系車中的雅閣、天籟也有2萬左右的優惠力度。

上海的「五五購車節」期間,凱迪拉克聯手拼多多採取「五五折」購車,捷豹則在有捷豹I-PACE(參數|圖片)全系車型「五一折」銷售。

誰能想到,合資車、豪華車有一天也會搞起「價格戰」,而現在它就出現在我們的眼前。

短期的降價措施的確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消費,不過我們也要看到它也實實在在的在消費著「品牌力」,若放在以前,這屬實下下策,但對如今的經銷商來說,活下來才有翻盤局可以打。

活不下來會怎樣?如今的千家經銷商退網,就是結果,但這並不是結局。

經銷商退網一邊對該品牌的口碑造成了不利的影響,另一邊經銷商也要承受著巨額的虧損,更重要的是,消費者又要遭受無妄之災。

消費者這個店裡買的車,退網之後服務相應轉接到了另外的4S店裡。雖說可以正常保養維修,但後續的成本可能就會提高了,「廟與和尚」都不在了,不僅不方便,還會承擔不必要的損失。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表示,進入8月,南方惡劣天氣進入尾聲,市場需求將有所增加,多地車展活動舉辦、818電商活動的開啟、開學季釋放部分家庭購車需求,疊加新一輪促銷費政策落地生效,車市將呈現溫和回升,預計終端銷量約為150萬輛。

風雨過後,陽光終會穿過雲層,灑落下來。

就像經歷了2020年諸多變數的李誕,終於重新下載了微博,發了一條:我還行,希望我的朋友們也都挺住。

2020年下半年對於汽車行業來說,仍舊「艱難」,但挺住意味著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