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孕產的時候,女人真的是沒有一點尊嚴的。
這是每個生過孩子的母親最深刻的心聲。
生孩子那會兒,
不論你平時是光鮮的白領精英,
還是斯文儒雅的老師,
又或者是要強的女漢子。
當你躺在產床上,
你就只能幹巴巴看著
手術室的醫生護士忙碌的身影,
只能絲毫沒有辦法的忍受著劇痛,
邊努力的跟著醫生的指揮調整呼吸,
邊等待著宮口開孩子出來......
很多親身經歷過的媽媽,在生產的那一階段,包括孩子出來之後一段時間,因為身體的疼痛以及心理的巨大落差感,心裡會感覺到非常難受,這也是產後抑鬱的一大原因。
但是!
當你恢復過來,親自抱起剛剛還在你肚子裡,這會兒已經在你懷裡的小天使,你又會豁然開朗!
這一切都太值得了~
小寶貝看起來是這麼柔弱可憐,
你輕手輕腳的抱著他,
生怕不小心碰疼了。
這個時候,你只要貼近他,溫柔的與他交談,他就能很快熟悉你的氣味與聲音,將你和其他人區分開來,然後鑽進你的懷裡,憑藉天生來的本能尋找第一頓「美味」了!
一般在寶寶出生後半個小時,醫生就會試著讓寶寶吸吮媽媽的乳頭。
這是因為乳汁的產生受神經與激素的調控,需要寶寶的吸吮刺激才能幫助大腦儘快分泌。
倘若不及時開奶,就會影響到後期的正常泌乳,使乳汁分泌越來越少,進而影響到母乳正常喂養。
及早開奶很重要!
另外,最初的母乳含有完美的輕泄作用,寶寶吃了之後能加速體內胎便的排出。
這個胎便指的是寶寶在胎兒時期積存在腸管中的糞便,如果出生後2天還沒有排除乾淨,寶寶的血液會變得渾濁,循環受到阻礙,極大的影響到健康!
《中國營養學會| 0-6 月齡內嬰兒喂養指南》中提到:
分娩順利後母子健康狀況良好的情況下,嬰兒應儘快吸吮母親乳頭,刺激乳汁分泌並獲得初乳。
看到這,我們可以得知:做好開奶這件事,對母乳喂養是極為重要的,而且奶開得越早越好!
但是,大多數媽媽在開奶這件事上,卻經歷了極大的困難,甚至是堪比生孩子的痛苦!
回想熊貓媽媽當年的開奶經歷,說「萬箭穿心」一點也不誇張......
熊貓媽媽當初生完寶寶後,一直覺得胸口很脹但就是沒有乳汁,後來老公請來了一個開奶師。
生孩子都沒哭的熊貓媽媽,開奶按摩時,硬是生生給按出了眼淚……
沒開奶之前感覺胸口就像兩個著火的石頭,好不容易幫孩子弄出糧食之後,又是漲奶又是乳頭皸裂,一下子燒到三十九度,碰一下就像身體爆炸了一樣疼,疼得眼淚鼻涕糊了一臉,卻還要忍著痛繼續擠。
經過好幾天的百般折騰後,胸口的大石頭總算變軟了......
現在回想起來,也是不堪入目(*/ω\*)。
其實產後開奶的本質就是疏通乳腺,儘早開奶能幫助媽媽儘早通乳,避免掉漲奶和下奶慢諸多問題。
但是通常情況下,媽媽們在寶寶剛出生的一陣子,乳汁很少,只能靠奶粉來滿足寶寶的需求。
在這裡,熊貓要提醒的是,如果你開奶做的得不好導致奶少,寶寶餓了還得喂奶粉......
如此循環,基本不可能形成吸吮泌乳!
等到這個時候,你再去狂補湯催乳,下奶湯......你會發現無論喝多少湯,奶水也下不來,乳房卻越堵越結實。
說到催乳,熊貓媽媽發現生活中絕大多數人都被帶偏了,認為「開奶」的操作等同於「催乳」。
開奶湯就是催乳湯?
答案是:完全不一樣!
開奶與催奶的區別:
「開奶」也就是產後通過按摩、飲食、藥膳等方法使乳腺通暢的過程。
最大的目的是讓新生兒吃到母乳,後期的母乳分泌更順利;
而「催乳」則是使用各種方法使母乳增多,能夠滿足寶寶的需要量,讓寶寶吃飽。
這二者之間最大的區別,就在於時間。
開奶有一個黃金時間——產後半小時。
如果分娩後10分鐘內便讓寶寶吸吮母乳,其母乳喂養時限要比生後4-6小時再喂奶的時限長。
出生後6個小時內開奶的寶寶,他的逐月體重增加量明顯高於12個小時才開奶的寶寶。
許多媽媽在寶寶出生後的幾天,就面臨了「沒奶」的質疑與「開奶」的疼痛,而恰恰純母乳喂養失敗也是發生寶寶剛出生的這幾天。
但熊貓媽媽今天說:開奶其實沒這麼難,根本不用痛,我們的痛都是自己沒有準備好,自找的!
下一期,熊貓媽媽將就「如何開奶」進行具體講解,一步一步教會每一位將要生產的准媽媽,最大程度的避開熊貓媽媽曾走過的「巨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