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千年莞邑,人傑地靈,其歷史底蘊深厚,民風淳樸,是鑲嵌在嶺南大地的一粒明珠。在東莞歷史文化的長河中,近現代著名篆刻藝術家鄧爾雅也是值得書寫的一個,借「篆鍥入神——鄧爾雅篆刻作品展」正在莞城美術館展出之際,東莞日報將從今日起陸續推出「爾雅遺風」系列報道,向讀者介紹鄧爾雅家族印學代代相傳的家學傳承以及文脈書香。
165方印章、13件書畫全面展示鄧爾雅藝術成就
追慕先賢 傳頌經典
「篆鍥入神——鄧爾雅篆刻作品展」正在莞城美術館展出,展覽展出了莞籍名家鄧爾雅(1884—1954)的165方印章和13件書畫作品,以及原鈐印蛻、印譜等珍貴資料,力求全面、系統、客觀地展示鄧爾雅在篆刻和詩、書、畫等藝術領域的重要成就,讓東莞市民對鄧爾雅有一個更深刻的認識。
165方印章和13件書畫在莞展出
據介紹,展覽以篆刻為基礎,共展出鄧爾雅165方印章和13件書畫作品。
「這是鄧爾雅在東莞的首次個展,也是規模最大的一個展覽。」廣東省書法家協會會員、莞城書法家協會副會長何銳志介紹說,這次展覽能欣賞到鄧爾雅不同時期和風格的篆刻作品,全面地展示了鄧爾雅的藝術成就。
「好的篆刻作品,一定要有好的文字學和書法基礎,因為每一個字都不是獨立的,都有自己的出處,彼此關聯。」在何銳志看來,鄧爾雅的篆刻作品,每一個字都有形可識、有音可讀、有義可循,體現了他深厚的文字學和書法基礎,印章風格清麗恬淡,剛勁雋永。
眾所周知,莞籍藝術家黃般若是鄧爾雅的女婿,他為黃般若刻印很多,單是其中有「萬千」字號的就有數十方,此次展覽觀眾可欣賞到鄧爾雅為黃般若篆刻的其中6方「萬千」印。何銳志指著其中的四方「萬千」印告訴記者,裡面分別有小篆、大篆、蟲鳥篆和竹簡等四種不同刻法,具有豐富的內涵,藝術造詣很深。
展覽還彙集了其原鈐印蛻及印譜等珍貴資料,同時包括對鄧爾雅的藝術傳承、親友交遊等方面所梳理出來的文獻資料,以期通過對他在篆刻及詩、書、畫等藝術領域重要成就的展示,詳細解析藝術家與古為新、在傳統的基礎上不斷創造的藝術追求。
領略莞邑人文丰采
東莞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是嶺南文明的重要策源地、中國近代史的開篇地和改革開放的先行地,孕育出了一批蜚聲中外的文化名人,給東莞留下了一筆珍貴的藝術財富,鄧爾雅正是其中重要一員。
"作為近代著名篆刻藝術家,鄧爾雅是一個承前啟後的歷史人物,他的學術成就影響了一大批藝術家。」市政協文化文史和民族宗教委員會主任李炳球表示,此次展覽,有很多鄧爾雅頗具個人風格的創新之作,既給東莞的篆刻愛好者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學習觀摩平台,也能提高他們的眼界,更好地弘揚前輩業績,開創新的書法篆刻藝術境界。
近年來,莞城美術館深植東莞,以發掘、梳理、傳播本土文化為己任,近年來策劃並成功舉辦了鄧白、盧柏森、黎冰鴻、張穆、鄭月波等莞籍藝術大家研究性展覽,為東莞和嶺南美術歷史提供了寶貴的展覽文獻資料。同時,圍繞東莞和廣東本土的藝術特色,以本土藝術家及優秀文化名人的藝術創作為切入點,推出「東莞本土藝術家推廣計劃」項目,積極推進東莞本土文化建設。
「追慕先賢,傳頌經典」,莞城美術館希望以鄧爾雅為個案,讓觀眾能夠深入了解鄧爾雅不平凡的人生和藝術成就,從而推廣和領略莞邑本土人文之丰采,增強本土文化自信,也讓中華傳統文化不斷傳承與弘揚。
展覽期間開展多項公教活動
為了使展覽獲得更好的宣傳推廣,同時傳播普及篆刻藝術、豐富市民文化藝術生活,在展覽期間,莞城美術館還舉辦了豐富的活動。其中,「與專家一起看展覽」活動邀請了東莞篆刻藝術家何銳志老師來到展廳導覽,帶領觀眾詳細解讀展品;「金石之緣——篆刻作品網絡徵集展示活動」和「金文意趣——鄧爾雅印文有獎競猜活動」已啟動,吸引了眾多藝術愛好者參與。此外,「篆鍥入神——鄧爾雅篆刻作品展」微課堂系列活動也陸續推出,內容分別是「從178件展品看取法多方的鄧爾雅——鄧爾雅篆刻特點介紹」,「臨印鄧爾雅印章『東官張氏』」,滿足不同觀眾群體欣賞和學習篆刻知識的需求。
本次展覽由市政協文化文史和民族宗教委員會、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和莞城街道辦事處主辦,莞城美術館、鄧爾雅·黃般若文獻陳列館承辦。展覽時間將持續至5月10日,疫情期間,市民可通過「莞城美術館」微信公眾號預約或現場登記資料後進館觀展,共同感受莞籍名家的藝術魅力。
鄧爾雅其人
鄧爾雅是東莞莞城人,是近代傑出的文字學家和集詩、書、畫、印多方成就於一身的通才藝術家,尤以篆刻和書法揚名海內,馳譽至今。他在篆刻藝術上私淑黟山黃牧甫,成為黟山正脈,發展了黃牧甫的篆刻藝術。他的篆刻取法多元,變化豐富,印外求印而能自出機杼,氣象萬千。
全媒體記者 廖杏子/文 鄭志波/圖 視頻
全媒體編輯 寧新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jhGGtnEBiuFnsJQVk1e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