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車企利潤下滑,自主品牌頭部突出,這個金秋不太金

2019-11-14     車圈財技

10月份過去後,主機廠們的第三季度財報也紛紛出爐。夏末時候大家預測的金九銀十現象並沒有出現,與之相反,中國汽車市場連續15個月下滑,寒潮並無退散的意思。但通過報表,我們還是看到了今年自主車市的一些變化,隨著產業結構調整的不斷深入,未來的自主品牌們或有新的變化。

解讀一:自主品牌頭部突出

行在寒冬,自主品牌們的任何一個好消息都會讓行業從業者們心頭一暖。在Q3季度中,吉利、長城、長安和j江淮的表現都相當不錯。其中,吉利汽車已經完成了相當於全年總計劃70%的銷量任務,今年達成銷量目標的機率比較大。長城汽車實現營業收入212.02億元,同比增長18.01%;歸母凈利潤14億元,同比大增506.82%,環比增長88.24%。

長安汽車在Q3季度逆轉了下滑的態勢,雖然仍在虧損當中,但已經觸底反彈——長安自主板塊,7月、8月分別實現同比增長0.94%、7.2%,今年9月銷量達7.5萬輛,環比回升30.7%。但1-9月仍同比下滑19%。最後是江淮汽車,江淮Q3季度營收102.1億元,同比增長9.82%,前三季度江淮汽車凈盈利1.22億元,成功飄紅。

可見,即便是在車市寒冬,有著過硬產品力的自主品牌也能夠「用上暖氣」。即便是產品力和一線自主品牌相比不太強的江淮汽車,也硬是靠著產品結構調整、企業內部改革等措施減少運營和生產成本,開源節流獲得初步成果。總體來看,自主品牌的頭部表現比較突出,獲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較強,能夠平安度過市場低迷期。

解讀二:多數車企利潤仍呈下滑趨勢

根據已公布的主機廠的Q3季度財報顯示,目前多數車企的利潤仍然在下滑。中部體量較大的國字頭自主車企問題不算嚴重,屬於受市場狀態影響的正常表現水平。但吊車尾的部分自主品牌,所面臨的問題還比較複雜。

其中,力帆汽車上半年營收51.78億元,同比下降13.39%;凈利潤則虧損9.47億元。海馬汽車上半年累計銷量為14425輛,同比下降65.16%;營收為23.23億元,同比下降14.67%;凈利潤則虧損1.78億元,眾泰汽車預計上半年虧損約2.7億元至3.2億元。

利潤下滑的車企我們可以分為兩個部分,其中一部分是受市場浮動變化影響的品牌,另一部分是由於產品核心競爭力和品牌核心競爭力較差的品牌。身處第一部分的自主品牌們在市場回暖後,其業績也會出現好轉。但那些在核心競爭力方面有所缺失的自主品牌,它們面臨的將會是產業結構升級所帶來的優勝劣汰。

解讀三:產業結構升級或加速優勝劣汰

近期,國家發改委同有關部門對《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修正)》進行修訂,並發布了《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其內容核心可以解讀為繼續深化供給側j結構性改革,以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當前在汽車工業內,產業結構升級已經成了每一位從業人員的共識。在未來,產品競爭力中的核心技術占比將遠遠高於現在的水平。

因此,現在留給那些技術水平較低、研發能力趕不上趟、核心競爭能力較差的品牌的時間越來越少。當資金、技術、銷售渠道全部堵死之後,這些品牌的出路只剩下了被兼并重組這一條。聽起來很慘對不對?但正因為有優勝劣汰的存在,更多的自主品牌們才能奮起直追,不斷突破自我,為我國的民族汽車工業取得更大的技術進步。

結語:產業升級後,自主汽車前景仍光明

當一個市場上出現太多的競爭對手的時候,不僅會弱肉強食,還會全都吃不飽。因此,產業升級、供給側改革、擴大市場需求的種種政策必將會堅定不移地貫徹和執行下去。在經歷過一次次的優勢資源整合、劣勢資源淘汰後,自主汽車的前景將會以全新的面貌示人。屆時,我們可以說,自主品牌的前景仍舊光明。

版權聲明:本文系自主汽車網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並加上指向連結:http://www.zizhuauto.com ,謝謝合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jaa7a24BMH2_cNUgwYE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