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基建提建議:人防車位應靈活變通,為充電樁建設做出貢獻

2020-03-26     車圈財技

近日出台的《關於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意見》中,明確提到了針對汽車市場的刺激意見,同時也對綠色智能產品的消費理念予以了支持。中國的自主新能源汽車產業,目前所面臨的困境正需要一攬子拯救方案。救市,是我們下一階段的工作重點。為了更好地解決新能源汽車銷量低迷的問題,我們應當對充電難的痛點予以解決。

市區充電難,是至今尚未解決的難題

充電難、充電麻煩的問題,是新能源汽車從在中國誕生起就一直困擾著大家的難題。對於中國車主而言,擁有一個可以安裝充電樁的私人車位非常困難,大多數使用新能源汽車的車主都只能通過商業充電樁來解決充電問題。但,從全國範圍內來看,城市的商業充電樁的建設速度遠遠滯後,根本無法滿足車主們的充電需求。

新能源汽車使用體驗不佳,負面口碑所造成的群體效應非常明顯。很多消費者最後不敢選擇新能源汽車的原因正是「擔心充電困難」。不少良心車媒也在測評中反覆告訴大家——家中沒有固定車位就千萬別買新能源汽車。這一問題如果無法解決,那麼我們建設自主新能源汽車品牌的戰略就無法真正得以實現,畢竟銷量基數太低,無法擁有進一步發展的底氣和資源。

建設公共電樁,還需老車位發力

誠然,新能源汽車除了充電難題外,還有很多同樣棘手的問題有待解決。但哪個都沒有建設充電樁這樣迫在眉睫。城市中建設公共充電樁的思路,普遍採用新建智能化停車場的方案。該方案若採用地下建設的方式,成本過高,對環境的要求也不低,很難做到大面積覆蓋。而在地面興建新的停車場,其地理位置普遍較偏,不能解決實際問題。

利用老車位,翻新改造,使其具備為新能源汽車補能的能力,也許是目前我們能拿得出手的、效率更高的、成本更低的方案。中心城區密密麻麻的公共停車場,擁有豐富的車位可以供我們安裝充電樁。試想,如果每個車位都能充電,那麼消費者在選擇新能源汽車的時候,是不是會更安心和大膽一些?

人防車位保有量高,具備巨大改造潛力

前面我們說了,中心城區的車位有很多,但目前我們面臨的困境是有不少地面停車場缺乏安裝充電樁的動力,這就需要地方政府進性專門補貼,為未來的新能源汽車大發展打好基建。另外,在很多地下車庫,由於車位的性質屬於「人防車位」,因此物業和個人無法安裝充電樁,白白浪費掉了很多老車位的寶貴資源。

較大的人防車位基數,有待我們用新思路去改造。如果從立法的角度出發,減少對人防車位的限制,賦予其可以安裝充電樁的權利,那麼我們相信,這將會大大提升城市對新能源汽車的承載能力。消費者也會因為充電樁的密度變高而更願意去選擇購買新能源車型。這對於我國的自主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無疑將起到正面作用。

結語:靈活變通,為發展新能源汽車做貢獻

時代在變,思路也要變。我們在發展新產業的時候,或許更應該從未來的角度出發,用更長遠的眼光來看問題。人防車位目前的限制,已經有些不適應時代的發展。我們應該是時候靈活變通,為我國自主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鋪平道路,做出應有的貢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LWMAFnEBrZ4kL1ViaV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