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評劇演員筱桂花和筱白玉霜同台演出,引來潮水般的觀眾

2020-06-06   聽戲APP

原標題:1962年,評劇演員筱桂花和筱白玉霜同台演出,引來潮水般的觀眾

(文章轉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一九六二年早春時節,一場不同尋常的演出轟動了北京城。熱心的觀眾們潮水般湧向鮮魚口胡同的大眾劇場,爭看著名評劇演員筱桂花和筱白玉霜同台演出的《打狗勸夫》。

五十多年以前,筱桂花曾與筱白玉霜的母親——白玉霜同台演過戲。白玉霜比筱桂花年長一歲,兩人是一師之徒,都是孫家班孫鳳鳴的弟子。筱桂花十四歲拜師學戲的時候,白玉霜已出師搭班唱戲去了。在一次隨師流動演出中,師父接來白玉霜唱「台柱」,兩人才得相遇,合演了《五女哭墳》,白玉霜演主角大女,筱桂花演配角三女。尚未出師的筱桂花,缺乏舞台經驗,演出戲來不懂得去顧應他人,初次合作,並不和諧,一齣戲下來,白玉霜便告假他奔了。以後,她們在各自輾轉奔波的藝術生涯中,開創了自己的藝術發展道路。白玉霜依照自己的嗓音低寬、渾厚、深沉等條件,發展了低回委婉的唱腔,形成了鮮明的「白派」 藝術特色。筱桂花則發展自己高亢明朗,剛健奔放的演唱風格,在二十年代後期便成為評劇藝術上的另一流派。白玉霜三十六歲不幸夭折了,她的女兒——筱白玉霜繼承和發展了「白派」藝術。她以低沉寬潤的嗓音,渾厚委婉的韻味,傳神的表演功夫,成為四十年代以來著名的評劇表演藝術家。

如此兩大流派的藝術家,又將同台演戲,自然是令人矚目的。

這次,筱桂花和筱白玉霜演出劇目定為《打狗勸夫》,演出前,她們興致勃勃地參加排練;筱白玉霜為筱桂花細心地挑選戲裝和彩鞋,並親手給她化妝,貼「片子」,「包大頭」,插鬢花。

演出的氣氛十分熱烈。筱桂花飾演趙連芳之妻桑氏,剛一出場,劇場裡便響起了熱烈的掌聲。當戲進行到桑氏勸導丈夫去找兄長求援,促使兄弟和好一段時,筱桂花運用她擅於使用垛板的演唱方法,以急切誠摯的情緒,輕快流暢的運腔,噴口氣口的功夫,搶板奪字的技巧,準確表達了人物的思想感情,體現出她高亢奔放,淋漓酣暢的藝術風格,博得了全場的掌聲。

筱白玉霜扮演的趙連壁之妻張氏上場。只見她身著青衣,拖著長長的水袖,翩翩而至,那穩健輕盈的台步,悵然若思的眼神,傳神地表現了這個賢慧善良的人物形象。她的唱腔與筱桂花相比,鮮明地體現出了兩大流派的不同藝術風格,可謂珠聯璧合,相得益彰,使觀眾得到一次難得的藝術享受。

演出結束時,筱白玉霜攙扶筱桂花走向台口,真誠地表示出對老一代藝術家的尊敬;筱桂花則極力撤下身來,將筱白玉霜讓到主位。這生動的場面又一次激起了觀眾的掌聲,把整個演出推向最高潮。

從筱桂花與白玉霜同台合演《五女哭墳》到筱桂花與筱白玉霜同台合演《打狗勸夫》,相隔約四十年,這個不平凡的歷程,不僅展示了評劇兩大流派的藝術風格從萌生到成熟的歷史進程,也深刻地反映了時代的變革給了藝術家們以新的藝術生命和新的道德情操。四十年前,筱桂花為白玉霜配戲,所走的是藝術競爭的路,四十年後,又與筱白玉霜同台演出,所表現的卻是志同道合,共攀高峰。

這次不同尋常的演出,距今已有十九個年頭了。筱白玉霜被迫害致死,筱桂花也被迫害致殘,追憶評劇兩大流派的星許往事,也算是對兩位藝術家的紀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