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醫學界公認「增速最快」的癌,有6個表現的人在危險邊緣

2019-12-14     生命時報

甲狀腺是位於脖子中間、一個酷似蝴蝶的器官,掌管著甲狀腺激素的分泌,是身體代謝活動的調控員,被譽為「人體的發動機」。

然而,甲狀腺已成為體檢中最常發現問題的器官之一,30%~68%的人存在甲狀腺問題。

更可怕的是,過去十年里,甲狀腺癌在世界範圍內的發病率以每年6%的速度遞增。

我國甲狀腺癌的發病率近十年增長了近5倍,增長率位列所有腫瘤的首位。

2018年公布的上海市腫瘤發病報告中,女性甲狀腺癌發病率已經超過乳腺癌,成為第一高發惡性腫瘤。

為什麼甲狀腺癌增速這麼快?怎樣預防?《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邀請權威專家,教你護好脖子上的「發動機」。

受訪專家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頭頸外科副主任 王宇

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內分泌代謝科博士 曹沉香

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針灸微創腫瘤科副主任醫師 趙鵬程

甲狀腺癌的兩個特點

甲狀腺癌是內分泌系統中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其發病近些年表現出兩個趨勢:

  • 它是發病率增長最快的實體惡性腫瘤;

  • 女性患病率明顯高於男性。

為什麼甲狀腺癌增速快?

有人認為,這與醫學監測和診斷技術的改進有關。以前,甲狀腺體檢基本靠用手觸摸來查,很難發現較小的腫物。現在甲狀腺超聲檢查的普及,迅速提升了甲狀腺癌的檢出率。

但也有研究表明,晚期甲狀腺癌與早期癌的發生率都在增高,死亡人數也有所增加,檢測技術的提高並不能完全解釋發病率的升高。

環境、社會心理因素也可能對甲狀腺癌的發生產生影響。現代社會中,吸煙飲酒、環境污染加重、工作壓力大、生活不規律、肥胖、缺乏運動、飲食不健康等,都可能是甲狀腺癌發病率升高的原因。

為什麼女性發病率高於男性?

臨床數據表明,甲狀腺疾病女性是男性的4倍,其中甲狀腺癌的發生率女性是男性的3倍。

究其原因,甲狀腺癌發病跟輻射、碘源性、家族、遺傳、性別、年齡等都有相關性。

女性體內較多的雌激素和孕激素分子結構與促甲狀腺激素(TSH)有相似性、甲狀腺內部又有雌孕激素受體的表達,所以醫生們認為它們參與了甲狀腺疾病,尤其是甲狀腺癌的發生、發展過程。

再加上現代女性精神壓力大、晚育,易出現情緒不穩定、心情抑鬱等情況,導致內分泌紊亂,就更容易受到癌細胞的侵襲。

甲狀腺癌發來的6個信號

預防甲狀腺癌,高危人群如有家族病史、接觸放射性輻射、碘攝入過量或肥胖女性,要予以充分重視,做好防控工作。

以下6個症狀是甲狀腺癌的明確表現,一定要高度警惕。

1 聲音改變

高分化侵襲性甲狀腺癌的症狀之一,就是甲狀腺周圍結構被腫瘤局部侵入,包括控制聲帶的神經。如果該神經受到癌症侵襲,就會引起聲音嘶啞或改變。

2 脖子疼或咳血

由於甲狀腺緊挨著氣管和食管,如果甲狀腺癌侵入了這兩個部位,就會造成咳血,或脖子和喉部疼痛。

3 吞咽或呼吸困難

如果增大的腫瘤壓迫了頸部結構(包括氣管或食管),患者就可能出現吞咽或呼吸困難。

4 頑固性腹瀉

這種症狀通常見於甲狀腺髓樣癌。有時,病人會出現慢性腹瀉,病程長達數月或數年,每天的排便次數甚至達10~20次。

5 頸部下方有大的腫塊

此症狀多是在患者做體格檢查的過程中偶然發現的,這種腫塊通常是無痛的。如果你的頸部接受過強烈輻射,一定要提防患癌風險。

6 淋巴結腫大

甲狀腺癌瘤體增大時,就會導致頸部側面的淋巴結腫大。

甲狀腺結節離癌症有多遠?

甲狀腺問題中,甲狀腺結節最為常見,它是位於甲狀腺內的腫瘤、囊腫或正常組織構成的團塊。

雖然甲狀腺結節檢出率高,但約95%的甲狀腺結節為良性,良性甲狀腺結節基本不會惡變。如果是惡性的,從一開始就是惡性的。

結節直徑小於1厘米、形態規則、邊界清晰、無細小鈣化;或體檢報告提示3級及以下的結節,一年複查一次即可,一般無需治療。

做5件事護好你的甲狀腺

1 少熬夜,別焦慮

上海疾控中心調查發現,很多甲狀腺疾病患者都有熬夜、緊張焦慮、工作壓力大等問題。

要做到勞逸結合,規律生活,避免過度勞累,保持精神愉快,學會快速化解不良情緒。

2 遠離輻射

輻射是甲狀腺癌的明確病因,儘量遠離工作中和生活中的輻射環境,拍X光片時,應儘量避開甲狀腺部位,青少年、兒童更需避免。

3 注意飲食,積極鍛鍊

食物應以新鮮蔬菜為主,避免肥膩、辛辣。積極鍛鍊身體,提高抗病能力。

4 孕前檢查甲狀腺功能

婦女懷孕前應檢查甲狀腺功能,待甲狀腺激素水平調至正常後再懷孕。

已患甲狀腺疾病並處於治療過程中的孕婦,需每隔6~8周檢查1次。胎兒出生後兩個月內也要進行甲狀腺功能檢查。

5 有結節每半年複查

超聲是評估甲狀腺狀態的主要手段,可以看其大小、質地、血流、結節等。

1厘米以上的結節,建議半年複查一次B超;結節不到1厘米,且無明顯症狀,可以放心生活,遵醫囑複查即可。

小心駛得萬年船,定期複查,才能使癌無處藏身。

本期編輯:鄭榮華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微信號:LT0385)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歡迎朋友圈。

我們不傳小道消息和謠言

我們不取吸引眼球的聳人標題

我們不做只為轉發量而存在的媒體

請你相信原創的力量

健康路上,我們願意陪你一起認真走下去

人民日報主管 環球時報主辦

微信ID:LT0385

電話垂詢

業務合作:010-65363765

內容合作:010-65363786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jYjqAm8BMH2_cNUgob1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