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南少林寺演武堂
南少林寺即泉州少林寺,全稱鎮國東禪寺,俗稱南少林;是相對於河南的少林寺而言。位於泉州清源山東麓,相傳是曾救唐王的十三棍僧之一的智空入閩所建,是中國南方少林武術的發源地。
泉州南少林從661年-1763年,被三興三廢;1992年10月,南少林第4次修建;
現在看到的是在遺址上復建的少林寺。
這個非常佛字寫得很有意思
清蔡永蒹《西山雜誌》轉引唐《閩中記》云:唐龍朔(唐高宗李治(628-683))元年(661年)以前,「智空入閩中,建少林寺於清源山麓,凡十三落。」「少林寺十三進,周牆三丈,隴田百頃,樹林茂郁。」
智空(字道廣)是救唐王聞名的嵩山少林寺十三棍僧之一,其入閩,開創了閩武僧之先河。共傳十二門徒,有力能擒虎、善挾千斤之鼎者,有能執千斤之弩、能舞百節鏈錘、飛行迅速者。
大雄寶殿建得富麗堂皇
《閩中記》又說:唐天佑(唐昭宗李曄(867-904))元年(907),「少林寺反王審知附梁,被毀」。
南宋施夢說《東魯詩集》也說:「少林寺宇築清源,十進山門萬丈垣;百畝田圓三嶺地,千僧技擊反王藩。」 「王藩」即指閩王王審知。王審知毀掉泉州南少林寺,是南少林寺的第一次被毀。
少林禪寺為趙朴初題寫
《西山雜誌》載,北宋宋太宗(976—983)太平興國六年(981年)詔修泉州南少林寺。此為泉州南少林寺的第二次興起。北宋劉昌言詩:「遺蹟清源興國建,泉南到處少林風。」。惠安縣東橋鎮東湖村保存的張氏族譜複印件載:「仕志,字法義,以石雕名世,工巧絕倫,如泉州少林寺門前之石獅子……」。
北宋文獻記載,少林寺有山門、大雄寶殿、法堂、達摩祖師堂、十三堂、羅漢堂、玄女堂、藏經閣、天王殿、觀音殿、地藏殿及其他配套設施,占地400畝。
觀音閣
2002年復建天王殿時,從地下挖掘出石制寺廟構件40多件,其中塔座1個、塔蓋1個、與承天寺應庚塔相似的塔剎7個、石帽4個、柱礎4塊、石柱6根等,保存完整的直徑達1米的榫石就有20塊,體現出當時寺廟建築的宏大規模。火燒過的斑駁痕跡似乎訴說著一段武林傳奇。
專家推測,這些構件極有可能是唐宋時期泉州少林寺的建築構件。唐、宋鼎盛時期,寺內曾住有武僧數千人。
觀音像12米26噸,分別用兩塊非洲菠蘿格紅木雕雕成
《西山雜誌·統志》載:「宋景炎元年(宋端宗趙昰年號)(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清源少林寺千僧反蒲壽庚之降元。少林寺長老元妙……俗稱趙孟良……(元兵)追至少林寺……先行奇握溫斯也,兇殘成性,揮令沖少林寺,激起千僧之憤也。刀光劍影,以一當十,元兵屍橫清源城東,枕骸遍野。唆都至,發矢,千僧斃焉,存者百人……亡入德化(戴雲寺)。」此為泉州南少林寺第二次被毀。
觀音閣後牆上的老和尚雕像
《西山雜誌》:明洪武十年(1377年),玄妙觀法本(宋末千僧抗元之後逃至德化的少林寺僧人,高齡135歲)勸募州官黃中立「疏奏朝廷,敕修少林寺。」僧人傳技擊於泉南。此為泉州南少林寺的第三次興起。
清道光《晉江縣誌·卷69》載:「鎮國東禪寺在仁風外東湖畔……明宣德十年(1435年)重修,後廢。僧人修其舊址十分之一,兼祀知縣彭國光,以彭曾為僧復寺田也」。
白色蓮花座佛像
嵩山少林寺德虔法師《少林武僧志》(北京體院出版社,1988年)稱:「《少林寺內傳》載,垣然和尚武功超群,受到(明)嘉靖皇帝(1522—1566年在位)的嘉獎。當年垣然和尚的高足月空法師曾受命帶領30多個打出山門的武僧,到福建泉州抵抗倭寇立功,並在那裡建立一座南少林寺,做了該寺的方丈。」
時至今日,閩南仍流傳著北少林武僧平倭的故事。
大雄寶殿背身
清乾隆年間,乾隆下江南,擔心南少林武僧與鄭成功(參見《泉州人名錄·鄭成功》)的黨羽勾結,「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秋詔焚少林寺……從茲無復敢修者。」部分寺僧避於南安一片寺。此為泉州南少林寺第三次被毀。
火燒少林寺之後,少林寺和尚至善法師避禍民間,繼續招收少林弟子,反清復明。至善、洪熙官及其弟子傳至廣東,繼續發展南少林拳,出了南少林拳王黃飛鴻,後又由黃飛鴻弟子傳至香港,並遠播美國等。
閩南風格屋檐
早年的泉州南少林寺建築眾多、地界龐大;東至東嶽山麓,西至東門護城河,南至東湖,北至伊斯蘭墓地。現存的東禪少林寺僅是宋時期泉州南少林寺的一小部分。
重修的泉州少林寺是根據北宋文獻的記載而復建,有牌坊、正山門、南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方丈樓、演武堂、觀音閣、藏經閣、鐘鼓樓、五觀堂等。
大雄寶殿是泉州少林寺主體工程,大殿雄偉壯觀,堪稱建築精品。正面四個金碧輝煌的大字「少林禪寺」乃中國佛教協會原會長趙朴初先生親筆題寫;「大雄寶殿」匾額由泉州市周焜民副市長題寫,字跡蒼勁有力。
少林寺內景
遊玩指南:
目前,泉州南少林寺主體建築大雄寶殿、天王殿、觀音閣、方丈樓等都已完成;僅剩藏經閣還在修建之中。
位置: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清源山東麓;距離清源山風景名勝區不遠。
清源山老君造像雕於宋代,據《泉州府志》記載:「石像天成,好事者為略施雕琢。」
交通:泉州不大,公共運輸非常方便;
清源山老君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