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在淄博的區縣中,有兩個地方女性的比例高於男性,一個是博山,另一個就是周村。
周村女人不似青島女人那麼時尚靚麗,不似上海女人那般婉約雅致,但周村女人身上流露出的靈秀,是生活里隨時讓人感到慰籍的風景 ,是在眾人中被你一眼認出的氣質,渾身上下透著自信與從容。
漂亮和美麗都不足說出周村女子的韻致。周村的方言里有些特殊的發音,從她們嘴裡說出來更是別致動聽,例如學生的「學」念xiao、「拐彎」的「彎」字,在這裡發音成了「歪」。上班的「班」字被讀成「bai」。這些音,摻雜在獨特的周村普通話中,在外地人聽周村女子說出來簡直就像聽歌一樣迷人動聽,別具一番韻味。(也有外地人悄悄地說,周村女人說數字8時,有點不太悅耳,但瑕不掩瑜。)
自古周村出才女,清朝康雍年間,在美麗的孝婦河畔的張坊村,有一位文才超群的閨秀,她叫王碧瑩。王碧瑩以清新之作衝破台閣體的荊棘獨立卓行,故當時就有人把她和李清照比肩而論。碧瑩在當時才名大振,其詩作使那些博覽群書的文人墨客們讚嘆不已, 牟山人劉其旋在其傳後大發感慨:天地間原有詩鈍根,人不自解耳。清風明月時時送與巾幗中,能不相負者,惟王碧瑩,李易安是也。
周村女子的美麗聞名遐邇,談到這裡,不得不提周村的花燈,周村花燈就是商業與藝術的一次完美的結合,周村花燈名揚四海,每到元宵掛燈時節,外地客商雲集周村,而晚間的周村女子皆裝扮得光彩奪目,她們走在街上,腳步輕輕,腰胯輕擺,於嘈雜的鬧市裡,獨逸出一份清秀,讓人不由得就想起清清池塘里的那一隻婷婷的荷。與周村花燈相映成輝,燈下美女,各地客商驚嘆周村美女如雲,堪比蘇杭。
周村是一座紡織服裝名城,從漢代到唐代,周村一直是海上和陸地絲綢之路的重要源頭。周村有一座歷經歷史風霜的董永墓,「文革」前還有一座規模很大的織女祠。有這樣一個傳說,周村的絲綢生產是七仙女從天上帶來的,天上取樣人間織。三國時曹植《靈芝篇》記述,董永賣身為奴後,與天上的織女結為夫妻,織女十天內織錦百匹,使他得以償債贖身,織畢凌空而去。但織女的織錦技藝卻留在了當地。所以周村女人心靈手巧,創出了大染坊、飛天絲綢、凱利絲綢和蘭雁牛仔等名牌產品,遠在天庭的織女如今看到周村女人的表現應該非常欣慰吧。
周村女人善解人意,她知道男人既很剛強又很脆弱,因此,她總是很小心地不去跨入男人的精神世界裡的那些禁區。假如有一天,夫妻因某種事情吵架了,周村女人絕不會和男人鬥氣斗勇,在外人面前總是相敬如賓的樣子,給足了男人面子。周村女人在柔弱的外表下有著令許多男人也自嘆不如的博大胸懷。
走在雨後古商城的大街上,步履間仍能感受到歷史的厚重,青磚、高牆、瘦巷……看著兩邊古色古香的明清風格的店鋪,有一種時光倒流,穿越時空的感覺。不禁想起了戴望舒的《雨巷》,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姑娘。恍然間一輛人力三輪車載著一個時尚的周村女孩從身邊走過,打斷了思緒……
如今的周村女人把精緻時尚和簡單舒適統一起來,活出了精彩,活出了品味,更活出了只屬於自己的燦爛人生,美如丁香,卻不再結著深深的怨愁。
【圖片選自周光平「風華絕代 旱碼頭」,特此致謝!】
作者介紹
呂強,筆名小呂飛刀,淄博市青年作家協會會員,現供職於周村區大街街道辦事處,自幼喜愛文學,文章散見於各級報刊,偶有獲獎。喜歡聽著優美的歌曲,安靜的在最愛的文字里徜徉,讓心在音符和電腦鍵盤的敲擊聲中得到舒展,以一顆感恩的心對待生活中的所有。
掃描二維碼 關注淄博城市發展的每一個角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jOFQB2wBmyVoG_1ZaIp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