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飯前先喝湯,減肥又健康。」很多人認為,咕嘟咕嘟小火慢燉的各種湯,肉里的營養都燉到了湯里,但這是真的嗎?
看看中山醫院營養科主任高鍵醫生怎麼說吧。
營養都在湯里?
很多人都信奉「吃肉不如喝湯」的原則,認為營養都溶在湯里,尤其是那種香氣撲鼻的肉湯或者乳白色的骨頭湯。
湯里到底有什麼?
肉經過燉煮後,只有一些可溶性物質從肉裡面出來,比如肌漿蛋白、胺基酸、肽類等。
而主要的營養物質蛋白質,很難進入湯里。
一般來說,肉湯、雞湯中的蛋白質含量僅有 1%~2%。而肉里的蛋白質高達 15%~20%,顯然比湯里多得多。
至於礦物質,湯中只有可溶性的鉀元素,而鈣、鐵元素,是不溶於湯的,煲的湯里幾乎沒有。
即便是人們認為「補鈣」的骨頭湯,鈣溶出濃度也不超過4毫克/100毫升,明顯低於牛奶的含鈣濃度(約80-120毫克/100毫升)。
也就是說無論怎麼煲湯,「精華」還在肉里,而不是湯里。同樣,魚湯、雞湯、鴨湯,也是這個道理。
從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專業版)的瓦罐雞里肉和湯部分主要營養的比較圖中(如下)可見,明顯雞肉比雞湯營養豐富。
所以
無論雞湯、肉湯還是魚湯,湯的蛋白質含量都遠不及肉塊本身。
骨頭湯更是除了能補你肚子上的脂肪和血中的尿酸外,其他啥都補不了。
喝骨頭湯不補鈣
真正的補鈣高手是?
芝麻醬:富含蛋白質。胺基酸等。有很好的潤腸通便作用。
蝦皮:所含蛋白質是魚、蛋、奶的幾倍到十幾倍,可減少血液中膽固醇含量。
牛奶:含有豐富的礦物質,是人體鈣的很好的來源,鈣磷比例適當,利於鈣的吸收。
乳酪:增強人體抵抗力,促進代謝。
芥菜:除了鈣含量高外,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防止便秘。
飯店裡的白湯怎麼做的?
很多飯店都是去買沙拉醬或者蛋黃醬,然後下鍋的時候用開水一攪,白湯就有了。
沙拉醬味道也很香,但是百分之七十都是脂肪,追求白湯其實這沒有多大意義。
愛湯人士要注意
高尿酸血症或痛風:儘量不喝湯或少喝湯;
不放過多的鹽:越淡越好,鹹湯喝多了血壓也升上去;
注意撇去上面浮油:否則養生效果沒看出來,肥肉倒是貼了不少;
煮過湯的肉塊魚塊不浪費:再做成另一個菜就好了
作者:陳夢清
編輯:李昂
監製:王俊稷
聲明:本文系第一財經廣播微信公眾號獨家內容,轉載前請聯繫後台授權。
「第一財經廣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