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黏連症狀 都從骨盆內開始出現
基本上黏連會先出現在較少活動的部位。其中,特別容易出現黏連症狀的部位是身體重心的骨盆附近。這是因為骨盆內的構造非常複雜。重要的臟器位於骨盆這個大型骨骼內,另外骨盆也跟脊椎和腿部連接,與重要的肌肉有密切關係,因此容易彼此牽連。
此外,骨盆也是連接上半身和下半身的身體中樞,更負責支撐身體,連接通過神經的脊椎,擔負非常重要的任務。至今提到的黏連問題,與姿勢、身體曲線,以及心理和身體出現的所有不適症狀都有關連性。在察覺到身體不適之前,其實骨盆內已漸漸出現黏連症狀。現在讓你飽受困擾的各種身體不適問題,原因可能出自於骨盆內的黏連症狀。
1、腳底逐漸塌陷
不知不覺中,很多人的腳出現拇指外翻或腳底足弓塌陷的狀況,另外也有很多人經常絆倒、扭到腳踝,至於鞋底則只有某些部分特別磨損,若您經歷過以上這些狀況,可能是因為骨盆內出現了黏連症狀。
持續穿著不合腳的鞋,身體為了勉強維持平衡,導致腰部與髖關節處於緊繃狀態。若放任狀態置之不理,骨盆內也會出現黏連症狀,造成身體歪斜。身體歪斜會延伸影響至腳底,讓支撐體重的腿部和腳踝附近也出現異常症狀。由於身體嚴重失衡,腳底不得不進行調整,一定會對膝蓋和髖關節造成影響。因此,最後導致膝蓋和髖關節出現疼痛症狀。
現代人的髖關節特別容易出現黏連症狀。比方說必須使用電腦,長期以同樣的姿勢坐著,習慣坐車或搭乘手扶梯、不走路,過著『沒有使用到腳』的生活,也沒有活動到髖關節。因此,關節的運作功能逐漸變差,導致越來越多部位出現黏連症狀。隨著狀況越來越嚴重,腿部歪斜狀況對骨盆附近造成更大的負擔。過程中,擴散的黏連症狀造成不良影響,不僅身體歪斜狀況變嚴重、姿勢變得更差,更加速腿部、腰部的疲累,以及造成膝蓋、腰部疼痛。
2、慢慢延伸至脊椎
一旦身體出現黏連症狀,身體某處也出現問題。若發覺『身體越來越僵硬』,則必須特別注意。因為體重會對造成身體負擔,越來越沒辦法做到『優良姿勢』。身體是否能夠維持優良姿勢,重點在於骨盆內的狀態。另外,跟脊椎平行、位於身體的深層肌肉如果無法確實發揮功能,也會導致駝背、彎腰時的姿勢變得更差。接著,原本承擔脊椎和顱骨的身體部位也出現歪斜狀況,為脊椎附近的肌肉增添負擔。進而延伸出現別的黏連症狀,讓負責支撐脊椎、骨盆附近的黏連症狀變得更嚴重。
然而,就算脊椎附近的肌肉出現黏連症狀無法發揮功能,不代表一定會姿勢變差、軟弱無力或出現其他變化。因為我們的身體有一個名為外肌(淺層肌肉)的強大肌肉,外肌發揮的功能超乎預期,得以勉強支撐身體。但是,若對深層肌肉的狀況置之不理,功能則會漸漸衰退,讓身體重心失衡。如此一來,將陷入由腹肌、背部肌肉或關節代為支撐身體的不良狀態。
若脊椎附近的肌肉處於無法發揮功能的狀態,就算每天走一萬步,隨著踏出的每一步,都有可能讓姿勢失衡狀況變得更嚴重。一旦身體各處出現黏連症狀,走路走得越多,反而會對健康造成損害。
3、淺呼吸讓黏連症狀變得更嚴重
經常彎腰駝背、持續緊張的人必須特別注意一點,那就是呼吸也是造成黏連症狀變得更嚴重的原因之一。
呼吸可促進血液循環,若呼吸過淺,交感神經亢奮,身體則會處於緊繃狀態,讓血液循環變差。接著,體內各處的組織無法流暢,容易出現黏連症狀。全身都有可能出現黏連症狀,尤其是骨盆底肌群特別容易出現。正如前述所言,由於骨盆密切連接臟器與肌肉,本來就是容易出現黏連症狀的構造。
請用鼻子慢慢吸氣試試。此時肩膀出力、肩膀抬高,以及空氣積在胸部的人,屬於吸呼較淺類型,這是呼吸時用到的肌肉和橫膈膜衰退導致的現象。
習慣深呼吸的人,較少出現黏連症狀,就算多少出現一些黏連症狀,身體還是很健康,也比較不會出現身體不適問題。瑜珈之所以對健康有益,理由之一就是重視呼吸,呼吸具有防止身體機能衰退的功能。呼吸較淺的人,只要重複練習深呼吸,就能使與呼吸相關的肌肉恢復原本正常運作功能。建議不妨每天花幾分鐘練習深呼吸,養成深呼吸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