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殖一次就面臨死亡的魚——大馬哈魚
大馬哈魚:是鮭魚中的一種,是著名的冷水性溯河產卵洄游魚類。很奇特的是,大馬哈魚出生在江河淡水中,卻生活在太平洋的海水中。 大馬哈魚一般長約60cm,重達6公斤。頭大,吻長,口大,牙扁而尖銳。
大馬哈魚牙扁而尖銳,是兇猛的肉食性魚類,在海洋里捕食其他魚類為生。小幼魚則在湖泊中以水生昆蟲為食。大馬哈魚肉質鮮美,營養豐富,是很珍貴的經濟魚類,並且它們的卵也是美食,鮮艷紅色的魚籽,直徑有7毫米,是做魚子醬的上等原料。製作成魚子醬。中國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撫遠縣的黑龍江畔盛產大馬哈魚,是「大馬哈魚之鄉」。
大馬哈魚窮極一生,只為產一次卵,產完卵之後,就面臨死亡。
大馬哈魚幼苗只能在淡水中生存。大馬哈魚在海洋里生長4年左右達到性成熟,然後,它們就會長途跋涉,千里迢迢地,並且準確的洄遊到它們誕生的淡水湖泊中產卵。在夏秋季節,大馬哈魚成群結隊的洄遊進入到出生地,它們沿江直上,日夜兼程,晝夜可行進35公里,並且它們不畏艱難,不管峽谷、瀑布,只有一躍。它們跳躍過有落差的水流,跳往空中高可達2~2.5米,就相當於一個人跳過4層樓的高度。
大麻哈魚對產卵場的條件要求很嚴,環境要僻靜的,水質要澄清,水流還要稍急的,水溫也要控制在5~7℃。大馬哈魚在產卵前雄魚會用尾鰭拍打著砂礫,藉助著水流的衝擊,形成一個直徑為100厘米左右,深約30厘米的圓坑;然後雌魚產卵在圓坑裡,同時雄魚射出精液,受精完成。接著,雌魚將卵埋好。終生只繁殖一次,產卵量在4000粒以上。
大麻哈魚經過長途跋涉,在洄遊的時候不吃食,僅僅依靠體內儲存的營養物質維持生命,產完卵後,雄雌大馬哈魚都筋疲力竭,接著,它們就等待著死亡。它們的死亡也是有價值的,腐蝕的屍體滋養著湖泊,也為新出生的小幼魚提供了食物。北美灰熊就是一種十分依賴大馬哈魚的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