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嫣小燃(爸媽進化論主筆)
最近,重溫《家有兒女》,對其中一個片段特別感慨。劉星和小雨在客廳數落自己有多少特長被爸媽耽誤了。
劉星說如果從小培養他,說不定他就成為鋼琴家、足球冠軍和大作家了。
劉梅反駁:「你小時候我也給你報了很多班,是你自己這也不學那也不學,我們是通情達理的父母,從來不趕鴨子上架逼著你們」。
劉星說:「我不學是因為我不懂事,您沒有逼我學就是您的失職」。
隨著社會的進步,大家都快樂教育的方式越來越崇拜。生活中隨處可見這樣的家長:
孩子開心就好;
我從來不逼孩子;
不想學就不學了吧;
......
殊不知這樣的快樂也許會誤了孩子的一生。
《拼娃—學霸世家談教育》的作者張捷老師認為:釋放天性不學就是快樂的教育是扭曲的,因為人的天性就是好吃懶做,不勞而獲,應該讓孩子體會深層次的快樂,那就是從學習中獲得知識。
家長希望孩子快樂的想法無可厚非,但是你忍心讓孩子從此與成功失之交臂嗎?
他們認為的「快樂教育」也只是快樂了那麼幾年,卻要用一生的時間去後悔。你讓他快樂了童年,卻累在了中老年,這樣的代價實在是太大了。
01
「快樂教育」並不等於「放任教育」
還記得電影《銀河補習班》中的馬飛嗎?他是眾人皆知的學渣,逃學更是家常便飯,但是經過父親的引導,不僅考進班級前十名,還如願成為了太空人。看似匪夷所思,其實跟馬皓文對他的快樂教育是分不開的。
當所有人都認為孩子成績差就應該惡補的時候,馬皓文卻堅持從興趣出發引導孩子愛上學習;
當馬飛認為自己考進年級前十名是天方夜譚時,父親用「少年霍金」的比喻給他自己,並把厚厚的教科書變成了每天只需要0.1厘米,在考試前就可以啃完的數字遊戲;
當馬飛完成作業的時候,父親就帶他在田野里奔跑,體驗大自然的快樂;
當馬飛路過田野的時候,父親會與他並排躺在田野上。體驗寫作文中需要的「真」;
當馬飛表現出對航模展興趣的時候,即使馬上要考試,父親依舊帶他去現場感受。
正是因為父親用信任和鼓勵,還有快樂教育的引導,幫他燃起了成功的希望,從而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
英國著名教育學家斯賓塞指出:快樂教育與任何一種教育方法一樣,終極目標都是使人獲得成功。
如果馬皓文放任馬飛,讓他草草結束學業,隨便去找一份謀生的職業,就不會有他成為太空人榮譽登天的時刻。
在孩子喊苦喊累的時候,家長比孩子先一步放棄了,孩子不但得到了解脫,自己也樂得自在,還可以帶著孩子愉快的玩耍,儼然一副其樂融融的畫面。
但是當別的孩子能自信地在台上演講的時候,你的孩子只能在沒人注意的角落默默鼓掌;
當別的孩子畫出一副好作品脫穎而出的時候,你的孩子只能當一名圍觀喝彩的觀眾;
當別的孩子因為一技之長獲得面試官青睞的時候,你的孩子只能懊悔當初我為什麼沒有堅持呢?
所以說,家長的放任只能換來短暫的快樂,也許還會讓孩子走了很多彎路,讓他用一生去後悔。
02
教育本就自帶「苦」味
作家冰心先生曾經寫過一首小詩: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她現時的明艷!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
要想在教育的道路上獲得大豐收,必然要吃一點「苦」頭。
我有一個朋友,她就是大家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讀書的時候就很少找家裡要錢,畢業後進入一家大企業只用了一年的時間就坐上了業務主管的位置,現在有兩家自己的店鋪,經營的有聲有色。
一聊到這些,她就會感慨幸虧媽媽對她要求嚴格,才鍛鍊了她不怕挫折,自信獨立的品格。
她小的時候就要自己學會穿衣服,整理房間,幫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上初中的時候媽媽就要求她學著自己做飯,放寒暑假的時候讓她出去打零工,遊樂場清潔員,公園的售票員她都做過。
她父母的文化程度雖然不高,但是在學習上對她也是嚴格要求,無論冬夏,每天都要早起讀書,她多年來都能保持早起的習慣,也得益於小時候的堅持。
那個時候她是恨過父母的,甚至覺得父母很冷血,缺少對她的關愛。如今她早已釋懷,還理解了父母的苦心。
美劇《紙牌屋》里有這樣一句話:痛苦分為兩種,一種讓你變得更強,另一種毫無意義,正是徒增折磨罷了。
教育里的苦也是同樣的道理,好的吃苦教育可以讓孩子磨鍊心性,讓他們變得更強,從而取得更大的成功。所以教育里的「苦」意義非凡。
03
成功需要父母的托舉
在《中國詩詞大會》上,有一位備受關注的「國民才女」武亦姝。
以一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驚艷四座。憑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落落大方的颱風贏得了評委的芳心,一舉奪冠。
就連她發表的一篇關於軍訓感悟的隨筆都被網友稱讚寫出了大作家魯迅先生的感覺。
但是天才從來都不是與生俱來,武亦姝小時候並不喜歡學習,經常坐不住。
有一天爸媽帶她去一位朋友家做客,看到那家的小朋友非常喜歡讀書,而且家中的藏書也有很多,童話故事,課外讀物,工具書一應俱全,他們平常就喜歡一起讀書討論。
武亦姝的父母深受啟發,回去以後就決定陪孩子一起讀書,包括繪畫、學習,父母會把手頭的工作放下,專注地陪著孩子。在父母的長期薰陶下,武亦姝已經愛上了和全家人一起讀書,討論心得的這種氛圍。
怕孩子嫌棄讀書枯燥,他們還想出了和女兒一起玩「詩詞接龍」的遊戲,誰輸了就去做家務,每次讀完一篇文章,父母都讓她學著複述情節,鍛鍊概括總結的能力。
武亦姝的父母為她提供了一個寬鬆、包容的家庭環境,她後來的才華橫溢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去年冬奧會上有一位花滑王子,以一曲《陰陽師》驚艷全場,23歲就衛冕了世界冠軍,他就是日本花滑選手羽生結弦。
羽生結弦在八九歲的時候對枯燥無味的滑冰訓練產生了逆反心理,但是媽媽鼓勵他堅持下去。
為了支持羽生的愛好,他媽媽親手為他縫製比賽服裝,在羽生離開日本前往加拿大訓練的時候,因為怕他對國外的飲食不習慣,媽媽遠離家鄉跟隨他前往加拿大,每日為他做飯。
仙台發生九級地震和海嘯的時候,媽媽為了讓他繼續訓練,四處奔走聯繫新的練習場,終於以60場賑災演出的方式,讓他得以繼續訓練。
羽生結弦說:「守護著我,支持著我的母親,她始終和我並肩作戰。」我的母親。也是我的戰友。
正是因為父母的鞭策和努力,孩子才不會和成功失之交臂,才知道這世間原來還有這麼多精彩的東西值得他們去發掘。
在這種堅持下,孩子或許會發現自己真正所熱愛的東西,等他們長大,驀然回首,發現自己的過去不是一片空白,而是開滿玫瑰的荊棘之路。
曾有人說快樂教育並不是真正的目標,教育的目標應該是讓孩子成長。如果教育是為了快樂,那就讓孩子順著自己的天性玩就好了。
成長的道路註定充滿坎坷,如果我們希望孩子改變一些東西,那麼就必定伴隨著痛苦。
前文中的馬飛,他經歷過被校長否定,經歷過自我放棄,但是父親讓他學會在快樂中成長,與那位遭遇失敗就跳樓的孩子相比,他對自己有了更多的掌控感,那些痛苦只是暫時的,這種成長才是真正的快樂源泉。
任何一個人的生活中,如果僅有快樂,那麼快樂也將變得沒有任何意義。
在孩子他痛苦的時候鼓勵他,在他脆弱的時候陪伴他,在他放縱的時候約束他,陪他一起享受成功的喜悅,這才是快樂教育的真正含義。
作者簡介:嫣小燃,富書專欄作者;本文首發爸媽精讀頭條號;爸媽精讀系頭條號簽約作者,85後職場媽媽,家有二寶,喜歡讀有深度的文章,喜歡寫有溫度的文字,育兒路上與千萬寶媽一起成長;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
• 圖片源於網絡,版權歸圖片所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