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終極目的大揭秘,終現曠古空前的人生觀!

2020-04-23     感知主義者

王建平:每日一文

61、感知論怎麼改變人生觀?

人出生並活著是為什麼?人的一生該怎麼去生活?人應該有怎樣的一生?如果懵懵懂懂、照別人的樣子去生活,生活讓我怎麼生活我就怎麼生活,這是糊塗。用人的一生來證明不該這樣去生活,這是悲哀。人活著做什麼?感知論破天荒首次明確回答:去感知。這個讓人意想不到的答案居然解決了千古難題,也就是確定了人生的目的。生活就是生存的過程這個長久的模式被打破,生活不是為了生存,生活是為了獲得感知。用感知來做什麼?這一問,我們的人生觀的老底就暴露出來了。我們總以為生活是為了某種目的,某種目的是人追求的結果,生活僅僅是實現目的的過程,這種本末倒置的關係給我們帶來了多大的損害?



感知論使人重新發現了生活的目的與意義,人生不是一個過程,人生就是感知最終的結果。這個邏輯關係看似簡單,我們以前卻無法意識得到。我們並不知道拿漫長的人生過程來做什麼,我們只在乎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獲得了什麼。於是,衡量人生結果的只有物質標準、倫理道德標準和不斷變化的現實標準,金錢、財富、榮譽、地位、成功、甚至健康和壽命都是通常的衡量標準,實現了這些標準達到什麼目的?我們如何回答?事實上,生活的過程已經於默然中作了回答,那就是:你在這些獲得結果的過程中感知到了什麼?你感知到的艱辛、孤獨、無助、痛苦或者愉快、平靜、滿足、欣慰……才是最終的結果。感知論不以哲學追問及宗教信仰的方式逼問出一個高深莫測的人生結果來,什麼人生的終極意義和了卻生死、靈魂升華之類的說法其實就是人們用智得出的生硬觀念,不但毫無意義,而且毀壞生活本來的意趣,讓人更加不知所從。



人生觀歷來是我們認識混亂的重災區,人們不得不生活,卻不知該怎麼對待生活。感知論指明的人生意義,使人回到生活。回到生活不是「活在當下」的無奈舉措,回到生活是讓人回到生活的終極目的中。這種真正的回歸是讓人不再有生活之外的企求,人不再為了某種人為的觀念而無知無覺地抵押一生。感知人生觀使人在意生活中的感知,在生活中感知到什麼,這才是人生的要義。人們會換一種態度來生活,建設生活、品味生活、悉心消化生活的內容。為了營造良好的感知態而努力,人們終於找到了畢生的使命。感知人生觀使人返本歸真的意義無比重大,人的一生從此不再是一個試錯過程,過去無法檢驗的人生目標現在有了確切的檢驗標準,那就是你滿意不滿意生活中的感知。心滿意足是人生剛性的檢驗標準,怎麼才能心滿意足?這就是人的行為檢驗標準了。

從接受感知人生觀開始,人生就再也不是某種思潮和某種觀念的試驗品,人不會再愚蠢地將人生交給物質分割,也不會再將人生交給虛幻的理想目標,更不會將人生拋棄在痛苦與恐懼的等待中。因為人生的組成就是每一分每一秒和每一個具體存在的感知事實,也就是說,我們的人生不再用以證偽,只在用以證真。真就是我們需要的感知,是我們實實在在正在享用的感知。人需要什麼感知?怎樣創造和建設這些感知,這才是人間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得非所需將成為歷史,人們不會再做那些主觀性的無用功,新的價值觀將主導人的一生。



人生不再是一場誤會,這是我們多年的期待。在生存邏輯模式中,人生不過是一場沒有結局的遊戲,沒有人把死亡當結局,但生存人生觀不得不把死亡當結局。這種邏輯在感知人生觀中得以結束,生死觀念在不以生存為目的的人生理念中得以改變,人不再向死而生,而是向感知而生。以感知為生為人的生命建立了新的意義,人的生與死被感知賦予不同的意義。人不再在生存的艱難和死亡的恐懼中度日,因為感知美好的生活已經達到了目的。死亡不再是失去與毀滅,而是感知的更新與變換,人的生死心態全然改變。而憑藉人間科學技術的進步與文明進程的快速發展,人類完全可能超越生死現象而存在,人類的存在就是真正地進入了自由之境了。(接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iKwoq3EBnkjnB-0zxGX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