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溫留下一副對聯,400年無人能對,紀曉嵐的學生輕鬆對出下聯

2019-11-05     關河南望

作者:漢宣團隊(康康)無授權禁止轉載

紀曉嵐,清代文學家、歷史上的大文豪,歷史上文采超過他的人可以說屈指可數。紀曉嵐在乾隆年間曾兩次主持鄉試,六次作為科舉會試主考官,他的門生可謂是遍布天下。

就在紀曉嵐的眾多學生中,有一位叫做劉權之的最為出名。根據史書記載,此人也是一個才華橫溢的大才子,深得老師紀曉嵐的真傳。

劉權之為官清廉,深得乾隆皇帝重用,先後曾擔任大理寺卿、左副都御史、禮部侍郎等重要職位。後來乾隆皇帝去世,到了嘉慶又官升至軍機大臣、大學士、還成為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可謂是官運亨通!不僅如此,劉權之的文采也非常好,十分喜歡對對聯,這一點也是和自己的老師紀曉嵐非常的相像。

據說,有一年劉權之回湖南老家探親,在當地接見官員的時候,劉權之想讓他們推薦一些家鄉的可用之才,於是官員就給劉權之講了一件趣事:

說的是這些官員呢,前些天去嶽麓山遊玩,走到江邊準備坐船的時候,碰上了幾位長沙的舉子考生,幾位考生見他們是微服私訪的官員,就紛紛上去給他們打招呼,其中在聊天的過程中,給他們隨口說了一句上聯:孤塔聳聳,七層八方四角,讓這幾位考生舉出下聯。

這個可難住了這幾位考生,他們想了好久都沒有想出一個能讓官員們滿意的答案,於是便乘船離去了,就在船已經開動的時候,官員發現其中的一個考生在向他揮手,可惜船已經離開。回到家中,這位官員百思不得其解,所以趁著這次機會,特地請教劉權之,希望能得到解答。

於是劉權之沉思了一會說到:「想必那位考生向你揮手,是因為想到了答案吧,這下聯就是:一掌平平,五指兩短三長

幾位官員聽了之後便拍手叫好,雖說不知道那位考生到底是告別的意思還是其他意思,但是從這件事就可以看出來,劉權之的文學功底是如此深厚。

有的歷史學家還大膽猜想,劉權之可能是明朝劉伯溫的後代,因為在浙江的一個縣城裡有一所劉基廟,廟中有一副對聯,根據史料記載,這幅上聯是由劉伯溫生前創作的,他的上聯是這樣的:

「言陳聖道,術究天文,帷幄中不慚名士,兼故鄉倡義,澤被枌榆,迄今日廟貌巍峨,奉蒸嘗猶思遺愛。」

這幅上聯從劉基廟建成以來,就一直懸掛在這裡,直到乾隆年間已經過去了400年,期間也沒有人曾對出下聯。直到劉權之到江蘇出任學政時路過此地,於是寫下了下聯:

「學本帝師,才為王佐,草廬內早識真人,想開國元勛,望隆伊呂,宜後嗣馨香俎豆,篤忠貞以迪前光。」

最後,對聯的落款居然是「嘉慶年間江蘇後裔劉權之。」至於劉權之為什麼認定劉伯溫是先祖,史料上還無法考證,不過從整個對聯可以看出,劉權之對劉伯溫滿滿的讚頌之情。

歡迎閱讀漢宣原創,大家有什麼想共同討論的,請在下方留言或加入我們的圈子,分享閱讀的樂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iFhMO24BMH2_cNUgrh6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