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憋屈的職務是什麼?位列一品與總督比肩,實權還不如知府

2019-10-30     關河南望

作者:漢宣團隊(康康)無授權禁止轉載

提及「封疆大史」一詞,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它原來是指有封地的諸侯,後來分封制被廢除,在明清兩朝而言,就是巡撫、總督一級。在古代就是一省或多省的的最高領導官員。「省」的這個概念源於元朝行省,當然在元朝之前,與封疆大史定義相同的官職,還是存在的,比如唐朝的節度使,其權力大小與土皇帝無異,所在管轄的民事事物及軍事統統由其自裁。

不過後來隨著皇權日益集中,以及官僚制度的逐漸完善,封疆大史的權力逐漸也慢慢被削弱下降。甚至在清朝出現了一個十分憋屈的官職,它從品級上來說,這一職位官從一品,仍是名副其實的封疆大史,但是它手裡的實權卻還沒有四品的知府大。如果不是抱著廝混養老的心思,沒有什麼大抱負的人,可以說這個職位幾乎都沒有人願意出任,因為這個職位真的一輩子都不會有什麼大作為。那麼,這個職位到底是什麼呢?

其實就是我們經常在一些清宮劇中見到的提督,在清朝,提督就是高級武官之一,從一品官職。提督主要負責統轄一省陸路或水路官兵,為清朝各省綠營軍最高主管官員,掌管區域達到一省或者兩省,數萬平方公里,甚至是數十萬平方公里。當時,偌大的中國,一共只設置了12名陸路提督和3名水路提督,由此可見,權勢十分之大。

可惜的是,到了清朝中後期以後,因為提督權力過大,統治者就開始慢慢的削弱提督的職權,防止其傭兵自重。後來逐漸這個官職就變成了一個閒差,提督們就變成每天出門溜溜鳥,喝點小酒,整日和妻妾們廝混在一起,反正就是一個「混吃等死」的官差。

但是有意思的是,有時,官職比提督還小的總督和巡撫,常常會因為二人的職務互有重疊而爭得不可開交,而這時,品級更高的提督卻完全縮手旁觀,甚至大氣都不管出。不僅如此還得經常在二位面前說好話。其實說到底,都是因為提督手中沒有實權罷了。除此之外,更悲催的是,三年一次的官員考核,是由總督及巡撫進行考核選擇的,就連從一品的提督也在這一制度內,要接受他們的考核,這樣一來,提督的命運和前途都被總督和巡撫緊緊攥在手裡了,更別說忤逆他們了。

除了上面的問題外,還有一個更讓人憋屈的,就是總督、巡撫、按察使甚至和更低一級的知府,他們都有直接給皇帝上密折的權利,但是,身為從一品的提督,卻連沒有這個權利。這樣就意味著提督被他們緊緊的扼制住了命運的喉嚨。要是再一個不小心惹了他們生氣,那基本上就可以和這個官職說拜拜了。因此,作為從一品的提督,不僅地方政務管不了,就連軍務權利也被總督和巡撫二人瓜分的差不多了。

但是,當初清政府既然設立了這個官職,可到了中後期為什麼又要一直削弱他們權力,甚至到了這種徒有虛名的地步呢?

其實原因也很簡單,自古以來朝廷都會設立一些名過其實的職位,就是為了對某些官員明升暗降。另一方面,綠營最初是順治初年,清朝在統一全國的過程中收編的明軍及漢兵,本就為了統一全國,才設立了提督職務。可是到了後期,隨著八旗的戰鬥力日益下降清朝的統治者對於漢人的猜忌心也越來越嚴重,掌管綠營的提督自然也會被重點提防。不僅將其權力日益縮減,後來就連提督也多由旗人上任。說起來這一切也不過是為了防止地方擁兵自重罷了!

歡迎閱讀漢宣原創,大家有什麼想共同討論的,請在下方留言或加入我們的圈子,分享閱讀的樂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JCR8HW4BMH2_cNUgfMi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