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鵝始終干不過南方的鵝,這件事兒挺讓北方人不服氣的,但是不服氣也沒辦法,這是由實力決定的事實,誰也改變不了的!如果可以給南北兩方的鵝賦予一個名字,我覺得南方的可以叫社會鵝,而北方的可以叫居家鵝。名字一出,立見高下。南方社會鵝的強大,是與生俱來的。南方地區水系發達,適合水禽類生長,長期在江河湖邊遊走,吃的是魚蝦河蟹,再加上雨水豐沛,植物生長旺盛,這鵝出去溜達一圈隨便一吃,該補充的就都補充到了!而北方的鵝多生活在陸地,水資源不富裕,平日裡就靠吃蟲吃草籽長大,營養這方面就照南方鵝差了一截了,怎麼夠長身體的嗎!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北方氣候乾燥寒冷,冬季到來之時,北方鵝可吃的東西就更少了,只能靠消耗自身脂肪來補充消耗,久而久之,北方鵝肉質粗糙,味道腥膻,這也造就了東北地區的鐵鍋燉大鵝的這種做法。配著濃郁的豆瓣醬、以及各種菜乾寬粉,柴火之下慢慢燉煮入味,一掀鍋蓋,哪裡還有什麼鵝肉的鮮美,鄰里街坊飄的都是一股豆醬的香味了!而南方鵝,一年四季生長在溫暖的環境中,肉質細嫩不用說,連一點腥膻味都沒有,就算是清蒸都毫無壓力,根本不需要用什麼醬來遮味了!
最關鍵的是,北方的鵝多為養殖場出來的,在經歷了一系列流水線操作之後,已經喪失了社會鵝的本性了!而南方的鵝,從小肆無忌憚的散生散養,見慣了市面的南方鵝一個個成為了天不怕地不怕的好鬥分子,連村裡的狗子看了它們都得繞道走!
所以,南方的社會鵝雖然兇猛,但是好吃也是真的,因為它們真的是結合了天時地利人和,才得以擁有這樣一身鮮美的好肉。也正因為如此,中國最有名的四大名鵝皆出自南方:馬崗鵝、獅頭鵝、陽江鵝、烏鬃鵝,而北方姑且有豁眼鵝能與之一決高下,但一入鍋,味道上立刻就相差甚遠了!
因為有好鵝,所以南方人在吃鵝上頗有心得!
都知道南京鹽水鴨的名氣頗大,無數江南美食都在其光環之下無法施展本領,但唯一能與之相媲美的,就是揚州的老鵝了!比起鴨肉的肥膩,老鵝的肉質分布更勻稱,脂肪含量低,瘦肉細嫩而不柴,在傳承了幾十年的老滷的作用下,產生了一種令人著迷的風味物質,口感更醇厚、滋味更清甜,揚州老鵝一出場,瞬間秒殺了南京的鹽水鴨。
在廣東,盛傳著無雞不成席這句話,但實際上,真正上得了台面的宴席,一定要有鵝的存在。潮汕的獅頭鵝就是辦宴席的最佳選角,生長周期足,肉質更為緊實,在豆蔻八角等作料的滷製下慢慢入味、慢慢上色。滷好後的獅頭鵝現場斬成一件一件的,充裕的汁水隨著刀起刀落迸發出來,鵝肉細嫩卻緊緻,每一刀斬下,除了汁水飛濺出來,還有一股濃郁的鮮香味道直闖入大家的鼻腔。而此刻,鵝肉已經不是主角了,肥美的鵝肝、緊實的鵝頸、飽含膠質的鵝翅,都成了一道不可忽視的亮麗風景,無論是哪個部分,都能讓你瞬間感受到這隻鵝的高光時刻!
所以,現在知道為啥,北方有鐵鍋燉大鵝,而南方卻有滷鵝、燒鵝、鹽水鵝等這麼多種吃法了吧,因為南方的鵝都太優秀了,你要是不多發明幾種吃法,哪裡對得起這些優秀的南方社會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