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70年砥礪奮進,我們的國家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越秀區作為廣州市最悠久的中心城區,也不斷以嶄新的面貌,為祖國的發展添磚加瓦。
為慶祝新中國第70個生日,廣州越秀發布推出以「獻禮70年」為主題的越秀新舊圖片展示,將從越秀區的經濟發展、社會文化、人文景觀等角度,展示越秀區過去及現在的面貌,在圖片中感受越秀在70年間的飛速發展,營造共慶祖國華誕的濃厚氛圍。
時光匆匆流轉
越秀在不知不覺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記憶中的許多事物或是消隱無蹤
或是掩映在如林的高樓之中變得難以追尋
這一張張黑白或泛黃的老照片
是曾經的越秀公園、海珠橋、中山紀念堂
......
記錄了越秀人文景觀的變化歷程
今天,越秀山君要帶你來一次穿越
用光影講述曾經的故事
╲╱
╲╱
╲╱
環市東路建於1957年
東西長度1.9公里,南北寬度各500米
是越秀舊時最繁華的商業圈與金融圈
環市東路舊貌
現在的環市東路
1976年建成開業的白雲賓館
算得上是環市東路上的「老字號」了
白雲賓館地理位置優越
賓館建築呈嶺南園林風格
交通十分便利,環境幽雅舒適
在風景秀麗的越秀山南麓
矗立著一座宏偉的宮殿式建築
是廣州最具標誌性的建築之一
那就是—中山紀念堂
1931年的廣州中山紀念堂
中山紀念堂是一座八角形古宮殿式建築
堂頂鑲蓋寶藍色的琉璃瓦
瓦面分高低四層,層層飛檐出卷
現在的中山紀念堂
中山紀念堂氣勢恢宏,富麗堂皇
是中國傳統建築風格
與西方建築結構完美結合的典範
中山紀念堂全景
作為廣州市的歷史地標
海珠橋陪伴了不少人的青春歲月
作為廣州第一座跨江大橋
86歲高齡的她在民間被親切地稱為「母親橋」
注視著這個城市如何成長為今天的模樣
海珠橋開通日的航拍照片
海珠橋所走過的風雨歷程
就是一部廣州現代史的縮影
在70年代以前,大家出行大多是靠單車
上下班高峰期,海珠橋特別壯觀
那時候塞車,就是塞自行車
海珠橋的自行車潮
無論珠江兩岸發生著怎樣翻天覆地的變化
海珠橋依然靜靜地橫臥珠江
任時間沖刷,賦予她時代的印記
現在的海珠橋
海珠廣場建於1953年
是廣州最具傳統風情的區域
這裡聚集了廣交會舊址、廣州解放紀念像、
廣州賓館、華廈大酒店等優秀現代建築
上世紀70年代從珠江南岸拍攝的海珠廣場
這裡,承載著濃厚的老廣州情懷
也是廣州街坊們共同的城市記憶
每天都有不少市民在海珠廣場
健身、舞劍、耍太極
還有不少市民聚在這裡開「私伙局」唱粵劇
這裡也是領略珠江美景的重要平台
現在的海珠廣場
二沙島是最具有廣州現代風情的寶地
星海音樂廳、廣東美術館、
一片片別墅小區和體育訓練基地
一起掩映在廣闊的綠地中
二沙島及珠江北岸景觀舊貌
白天,騎游綠道,在驛站小憩
文化藝術氛圍撲面而來
晚上,更可漫步河堤觀賞珠江沿岸的美景
現在的二沙島
在東山新河浦一帶
分布著一群美麗的小洋樓
這是上世紀初
海外華僑回國聚居興建留下的產物
在這些洋樓中,逵園、春園等最具代表性
現在,走進這群小洋樓
精品小店、藝術畫廊和咖啡館點綴其中
現在的東山新河浦
紅磚碧瓦的百年老屋
阡陌交錯的林蔭小道
使這裡成為了不少攝影發燒友採風的駐地
現在的東山新河浦
麓湖是越秀區內最大的人工湖
而麓湖公園是白雲山南麓的
大型山水園林公園
路旁老樹成蔭
掩映著一灣碧綠清幽的湖水
1981年的麓湖
園內山巒疊翠,春、秋季節十分絢麗
租一輛自行車穿行於風景區內的生態綠道
沿著湖邊棧道漫步,或欣賞湖光山色
是都市休閒生活的一種生態享受
現在的麓湖
東濠涌,北起麓湖,南銜珠江
是明清時期廣州古城的護城河
也是廣州水城格局的見證
東濠涌舊貌
現在的東濠涌
更成為廣州「一流的生態河涌歷史長廊」
沿著東濠涌綠道騎游
沿線的博物館、紀念館串連成網
你可領略老廣州水上古集市的繁華
品讀廣府水城的文化記憶
現在的東濠涌
越秀公園崗巒起伏,自然風貌秀美
早在西漢南越國時,便是登臨勝地
越秀公園舊貌
那裡不僅保存了鎮海樓、明代古城牆、
四方炮台遺址、中山紀念碑等
14處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還保存了各個歷史時期的遺蹟
和眾多的古樹名木
1993年,市民參加越秀公園燈會
現在,越秀公園已是廣州市內
一座大型的綜合性文化休憩公園
由7個山崗和3個人工湖組成
公園自然景色優美,人文景觀豐富
現在的越秀公園
人民公園是廣州最早建立的綜合性公園
始建於1918年
園址從隋朝起均為衙門官邸
20世紀70年代,晨霧中的人民公園
園內古樹參天,綠籬花叢
屹立著清初雕制的漢白玉石獅、
音樂亭等6座雕座
常有市民到公園內運動、練舞
也構成公園的一種特有景致
現在的人民公園
70年披荊斬棘
70年風雨兼程
70年砥礪奮鬥
一張張烙印著歲月痕跡的照片
記錄著越秀這一路的飛速發展
傳統中軸線散發新魅力,老城區煥發新活力
壯麗七十年,奮進新越秀
編輯:顏英虹
責編:翟曉雪
編審:劉榮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i1EMrG0BMH2_cNUgsCq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