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四代」憑實力傳承!

2019-10-10     南昌鐵路

蜿蜒向前的鋼軌

像一條無限延伸的線

它不僅承載了「鐵龍」

四通八達、奔向遠方

也穿越了歷史

串起呼和浩特局集團公司

劉君澤一家四代人

近百年的鐵路情緣

太姥爺——新中國第一代蒸汽機車司機

追溯到新中國成立前

1943年

劉君澤的太姥爺呂俊

從張家口鐵路技校畢業後

成為了一名蒸汽機車司機

在煤倉和蒸汽機噴出的白霧間

見證了新中國的成立

他拉運著各類物資參與了

包白線、包蘭線、集二線等

一條又一條線路的修建

由於年代久遠

劉君澤只能從

姥姥呂雲霞的隻言片語中

一點點拼湊出太姥爺的形象

除了工作的艱辛

這個模糊的身影也讓劉君澤明白了

當時生活的艱苦與不易

身為一名走南闖北的火車司機

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

呂俊甚至都沒有機會

為家裡帶回「外面的味道」

姥姥——呼和浩特鐵路局第一代列車員

作為家中第一代鐵路人

呂俊雖然沒有為家人帶來

良好的的生活條件

卻將鐵路穩定、踏實的歸屬感

傳遞了下去

在他工作15年後

劉君澤的姥姥呂雲霞

也沿著「這條線」

來到了包頭客運段

成為了剛剛成立的

呼和浩特鐵路局的首批列車員

憑藉著「高小」文憑

標準普通話和好聽的聲音

呂雲霞從眾多的競爭者中脫穎而出

成為了火車聲音代言人——列車播音員

在那個資訊不發達的年月

在「忽明忽暗」的列車廣播室內

呂雲霞一字一句地傳遞了好多家國大事

成了無數旅客了解世界的窗口

媽媽——264次列車乘務組的第一批成員

在遙遠的「咣當」聲中

這條線還在延續

1986年

在鐵路工作了28年的呂雲霞光榮退休

劉君澤的媽媽田秀紅繼承了母親的事業

進入當時呼和浩特鐵路局

唯一的女子車隊

值乘包頭到北京的263/264次列車

成為了草原鐵路的靚麗名片

在這份榮譽的背後

藏不住客運人聚少離多的無奈

為了彌補對孩子的虧欠

「走遍萬水千山」的田秀紅

每次出車都要為劉君澤帶回

「意想不到的驚喜」

天津的麻花

漢口的鴨脖子

廣州的山竹

.....

這些當時全國各地的「尖貨」

成為了劉君澤記憶里媽媽的味道

陪伴他走完童年

度過青春、投身軍營

直至又走上了這條線

來到了鐵路

劉君澤——包頭工務段線路工

劉君澤所在的包頭西線路一車間

負責包西站上行設備的養護維修

如同他的鐵路世家一樣

站場設備也貫穿整個草原鐵路的建設史

工作環境複雜、設備型號新舊不一

在這裡工作和他「鐵四代」的身份

也算是相得益彰

在這個過去與現在交匯的地方

鐵四代劉君澤正沿著這條線穩步前進

雖然幾年下來

手指變粗了

手掌上也有了老繭

但是他的眼神卻愈加明亮

腳步也越發堅定

中國鐵路百餘年的建設發展

讓鐵路通到祖國各個省市

這條線也穿過了

當年慢吞吞的蒸汽機車時光

到了現在貼地飛行的高鐵時代

其中無數鐵一代、鐵二代、鐵三代....

正沿著它不斷前行

繼續著他們

關於傳承、關於拼搏的故事.....

(人民鐵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hzZpJm4BMH2_cNUgDkr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