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們應該都知道劉伶這個人。魏晉時期的」竹林七賢」之一,作有《酒德頌》等名文。正史中有關資料寥寥,民間傳說中卻是一個風流才子,留下不少逸聞趣事。一和」竹林七賢」扯上,不用說就等於和酒扯上。而劉伶顯然是」竹林七賢」中第一大酒桶,自稱「天生劉伶,以酒為名」。且說有一次他又去買醉,結果和另一個酒徒發生激烈的口角,雙方互不相讓,形勢愈演愈烈。酒徒情急之下,揎臂掄拳,就要開打。劉伶能喝,可五短身材、瘦小枯乾,打架肯定只有吃虧的份兒。眼看酒徒紅著眼睛、搶著挙頭衝上來了,說時遲,那時快,就見劉伶笑嘻嘻、慢悠悠地說了一句話:「雞肋安足當尊拳。」意思是我瘦得跟小雞子似的,哪兒能擋得住您老人家那尊貴拳頭的雷霆一擊,還不當場把我送上路了。您還是且住吧!俗話說得好,抬手還不打笑面人呢,劉伶都把自己說得慘成那樣了,誰還好意思再揍他?酒徒只好百無聊賴地收回拳頭,默然半晌,實在無話可說,掉頭走了。劉伶繼續喝酒。
舉這個例子,只是想提醒大家,好多時候矛盾並不一定非要把它激化,才能找到合適的解決辦法。如果僅僅是意氣之爭,不涉及原則向題,不管誰對誰錯,最好的選擇是息事寧人,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要知道,我們還有重要的事情去做。而且須知:多個朋友多條路,多個敵人多堵牆。人與人相處,發生摩擦和矛盾在所難免,關鍵看你怎麼處理。犯傻的會把事態擴大化,雞毛蒜皮一點小事不鬧到滿城風雨誓不罷休。一般人可能會選擇忍氣吞聲,把痛苦和悲傷留給自己慢慢消化。真正聰明的人則會找到化敵為友、化干戈為玉帛的好辦法,從此,身邊多一個隨時能夠指出自己失誤的諍友。訟卦九二爻解釋的就是這個道理。
九二,不克訟,歸而逋,其邑人三百戶,無眚。
象曰:「不克訟」,歸逋,竄也。自下訟上,患至掇也。
訟卦九二爻仍是從息訟著手,目的是勸止訴訟。看爻辭:「克」,能夠。「逋」,逃跑,此處指代歸隱。「眚」,本意指瞎眼,此處指災禍。全句說不去爭訟,與世無爭歸隱而去,那麼他所在城邑中的三百戶人家便沒有災難。從九二息訟「邑人三百戶」便「無眚」的措辭來看,此三百戶與九二關係重大,至少也是利益密切相關,有類於「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避免了「邑人三百戶」的損失和災禍,某種意義上也就是避免了九二的損失和災禍,反過來說,他可能還因「邑人三百戶」而有了一點小小的收穫。
《象傳》的意思是說,不去爭訟而是與世無爭地歸隱,便會有小的成就。「自下訟上」,「下」指九二爻,「上」指九五爻,二者均為陽爻,又同處中位,因此才會爭訟,但爭訟終究不是好現象,「二虎相爭,必有一傷」,結果肯定是凶多吉少。最好的選擇莫若守中歸隱,退一步海闊天空,這樣就不會有災禍。從九二爻的時位看也是如此。九二得中,但剛爻居陰位,不正,所以才會做不正的事——爭訟。作為九二,要想消災避禍,第一要固守原有的中道不能捨棄,第二要及時收手,不要把爭訟進行下去。一個明顯兩敗俱傷的局,非要爭一日之雄長,殊為不值,亦且不智。
爭強好勝可以,最好表現在事業方面。不要斤斤計較於一點點個人得失,一切以大局為重,能忍則忍,能讓則讓,只要別人不犯到咱們固守的原則,換句話說別太出格,那就由他去吧,我們做正事要緊。
文章來源:張其成講讀《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