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象」與「藏象」,前者是玄妙莫測的精神心理現象,後者則是深奧的中醫理論。初看起來,二者相距甚遠,無法相提並論。實則藏象和夢象都是「象」,一個是人體臟腑生理之「象」,一個是精神心理活動之「象」。
在夢象與藏象之間,應該具有本質上的相關性。如果能弄清這種相關性,對理解中醫基礎理論,掌握中醫的思維特徵是十分有益的。
共同的表現元素——象
「象」是中國傳統思維方式的重要媒介,也是人類思維的共同元素。道家的創始人老子對「象」在思維中不容忽視的地位和作用作了極為簡要的概括:「執大象,天下往」。中國文化所描述的思維過程,就是通過取象,將物象轉化成意象(藏象 、夢象、卦象或爻象)的過程。
壹
藏象之「象」——自然與人文的整合
「藏象」是屬於經驗範圍內的,涉及生命、疾病、自然、社會、文化等不同層面的現象。藏象之「象」是「智者察同」的結果。針對人體的「黑箱」特徵,藏象學說直指感官難以延及的部分,用可說解釋不可說,用可見呈現不可見。
可說、可見的是自然界或人類社會眾所皆知的現象或道理;用以闡釋的是人體「黑箱」中看 不見、摸不著、心中了了、紙上難明的生命原理和規律。古人認為「天道靡常」,這不僅意味著自然規律不可被僵化和規範,並且因此而要求一種更本原的領會方式和對待方式。
藏象之「象」的來源主要有:
自然現象
用人人熟悉的自然現象,描述人體的生理現象,是藏象學說的主要表現手法。其核心內容,是用五行類比五臟。
木、火、土、金、水是自然界的五種基本物質,看得見、摸得著、說得清,藉此描述五臟,可以對其生理功能和病理現象獲得直觀、生動、清晰的直感把握。
這種類比不是僵死的,而是靈活多變的。比如,雖然肝比附為木,但在《靈樞·五變篇》中,卻用樹木類比人的體質,說明人「一時遇風,同時得病,其病各異」的道理。
再比如對「火」的描述,「南方生熱,熱生火」(《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指的是自然界的火;「少天司命,其化以火」(《素問·至真要大論》)指的卻是運氣的火;「氣有餘便是火」,指的又是病機的火。
文化現象
比如藏象學說把五臟六腑之間的功能關係,比附為社會組織結構,如:「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故主明則下安… …主不明則十二官危」(《素問·靈蘭秘典論篇第八》)。
又比如《靈樞·逆 順篇》認為:打仗與針刺治病都是對立雙方進行較量,有許多相似之點,因此用打仗類比針刺原理,使其更易於理解。
《黃帝內經》善於在不同的事物間找到相似之處,進行類比,這種思維方式在現代人看來難免故弄玄虛和牽強附會。但格里芬說:「一個全新的世界觀——或許回到了古老的世界觀上,通常是神秘主義的世界觀」,髒象學說的價值所在,應該正是它的這個被現代人視為缺點的特點。
貳
夢象之「象」——個性與共性的統一
在我國甲骨文中,「夢」是一個會意字,左邊是一張有支架的床,右上方是一隻長著長睫毛的眼睛,眼睛畫得很大,強調「看」的行為。右下方曲折向下的部分表示人的肢體。整個字形的意思是:人臥床而眠,在黑暗的夜裡看到了一些「象」 。
夢是一個「看」的過程,即是在意象庫中挑選、組織、編排意象的過程。在70 %-80%的鮮明夢境中,眼睛是在追隨夢境中的圖像運動的,「在直接的知覺活動中」,心理意象(「內 在意象」)作為一種獨立形象出現時的樣子,是「可以 被看到」的。
一方面,夢象具有普遍性,遵循人類共同的法則。如用美色代表快樂,用衰敗表達失落;用太陽代表溫暖和力量,而用月亮代表柔情或者傷感。但具體到每個人的每個夢,則又形態各異、色彩繽紛。
比如,一位男性可能將「我想修改一篇論文中的不滿意部分」,轉換為「我發現自己正在刨平一塊木板」;而一位女性卻可能將此演繹成修補脫落的妝容,或其他更具女性特色的意象。
人類的共性除用基因傳遞外,還通過文化傳遞。共性的東西往往打著社會文化的烙印;而個性是作為一個自然人所具有的屬性,更突出自然本色。
夢之「象」永遠都是共性與個性的雙重表達。共性決定了夢是可知、可解的;個性決定夢是值得不斷研究和深入解讀的。
共同的表現手法——象徵
「象」至少有兩層含義, 即意象和物象。意象是對物象進行摹擬的一種象徵性符號。象徵是中國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它在夢象與藏象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壹
藏象的象徵——別異比類
《素問·五運行大論》曰:「天地陰陽者,不以數推,以象之謂也」。張介賓對此注云:「此天地之陰陽無窮,誠有不可以限數推演者,故當因象求之,則無不有理存焉」。
如「宮」、「黃」、「濕」、「中」、「長夏」這五類事物,「宮」在五音之中、「黃」在五色之中,「濕」在五氣之中、「中」在五方之中、「長夏」在五季之中,但它都具有類似於承載、孕育、生化的特性,所以可以相互徵象, 用來描述人體中脾、胃的功能特性。
再如肝象木而曲直,心象火而炎上,肺象金而剛決,腎象水而潤下,都不是根據物質元素的構成,而是通過功能行為的相似取象的。
根據這種別異比類的原則,《黃帝內經》將形式上不相關聯的事物聯繫成一個整體。只要把握了整體中某些物象的特徵,其他物象的功能便可推衍出來。「別異比類」對於藏象理論的形成非常重要,《素問·示從容論》說:「不知比類,足以自亂,不足以自明」。
貳
夢象的象徵——偽裝和回歸
夢為什麼不直言其意,而要藉助象徵,心理學界對此有所爭議。
弗洛伊德認為,夢是一些被壓抑的慾望在感官刺激、生活環境或日間殘餘影響下形成的隱意內容。這些內容與道德 、規範相悖,性質令人驚駭,只能經過夢的檢查作用改造後,以象徵的方式顯現出來。
榮格和弗洛姆則認為,夢的象徵性是人類思維回歸的結果。人在睡眠狀態下停止意識活動, 進入潛意識。潛意識是心理結構最原初的狀態,它沒有語言,象徵性的隱喻是其表現思想內容的主要手法。
在夢的象徵中,原形已經看不到,只有它的象徵物。象徵物與原形是不同的,但在形象上或性質上,又必須有某些相似點。
榮格把夢象作為放大了的象徵物,而去 追溯所謂「原始意象」。弗洛姆認為夢是一種「象徵 語言」,認為「釋夢的藝術」就是揭示其象徵意義。
在中國傳統的解夢學中,象徵釋夢是最基本的構造,其他解夢法都可以被看作象徵法的變形,如易占法是易象象徵,解字法是字象象徵等。
共同的思維方式——「象」思維
「象」思維是以意象為基本要素,以主體、對象和觀念的三維混同為特殊機制, 在感性直觀的基礎上,通過類比互滲、聯想與想像將意象整合為一個有序的整體系統的過程。意象思維沒有清楚的邏輯關係,只能根據相似 和關聯的原則去認識事物 。
壹
藏象的思維特徵——相似即同一
《素問·五臟生成論》指出:「五臟之象,可以類推。」《黃帝內 經》中的「陰陽應象」、「髒象」等「象」都是立象盡意的思維形式。在藏象學說中,出於屬性的相同,便出現類化、衍生與轉化等現象,因而會產生觸類聯想。
比如《黃帝內經》對膽的認識主要運用了天地之象、八卦之象、五行之象以比類推理。解釋肝的生理功能可以取「木」象,認為肝主升發、喜條達;而解釋肝的 病理特性時又可以取「風」象,認為肝的一些病變有「動風」的徵象。
在現代(或繼發過程)思維里,同一隻能建立在對象完全相同的基礎上,但藏象學說的意象類化卻是建立在「相似即同一」的原始(或原發過程)思維基礎之上。例如心溫暖血液的作用與火的溫暖特性很相似,就可將心與火視為同一。
事物的屬性是多方面的,因而同一亦是多種多樣的,心不僅與火同一,還與夏季、紅色、南方、苦味等同一。
貳
夢象的思維特徵——以象言情
人的夢象總是反反覆復、似曾相識,卻又紛繁複雜、變換萬千,讓人永遠有新奇感,這是因為,夢的主要目的是以象言情。人的深層情感細膩、微妙,纏綿反覆,因此,這種藉助於意象表達、創化的過程就不斷發生。
在夢的邏輯中沒有否定,「不」這個字在夢中似乎是不存在的。夢常常將兩個對立的東西調合成一個統一體,或者將兩者表現為一個東西。夢甚至隨意用對立(相反)的願望來表示任何基本因素。這種現象和中國的太極圖,以及五行的生克關係都很相似。
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孤陽不生,獨陰不長,恰恰就是人的情感的生成規律。《中庸》言:「喜 、怒、哀、樂之未 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深層情感的法則正是沒有喜樂,沒有是非的境界,它只是那樣的形勢、在那裡存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