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貝貝豆(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風險性)」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寶貝,從一顆小小的原始胚胎到呱呱墜地,從踉蹌學步到長大成人,孩子的每一個成長腳印都浸透著父母的心血和汗水。
養育過孩子的人都知道,孩子最難帶的時候並不是哇哇亂哭的新生兒期,也不是叛逆固執的青春期,而是1歲—3歲時的萌芽期。
尤其是孩子2歲時左右時會出現肛欲期新號,如果家長們在這個時期沒有照顧和教育得當,寶寶輕則會出現潔癖,重則會有「肛門性格」,甚至會給孩子留下一生的心理陰影。
案例
張雯雯是一位新晉「90後」寶媽,身為獨生子女的她身邊從未接觸過寶寶,因此面對自己孩子成長中出現的問題便無從下手。
如今寶寶已經兩歲半了,白天上幼兒園,晚上雯雯自己照顧。由於工作忙碌,雯雯每天回到家都疲倦不已。面對孩子高需求的陪伴,雯雯有時會表現出不耐煩和暴躁。
也許是害怕「兇巴巴」的媽媽,寶寶在該獨立上廁所的年齡仍然時不時地拉褲子。
雯雯經常凶寶寶「你怎麼回事!別人家像你這麼大的娃都會用馬桶了!就你天天拉褲子!煩死了!」
久而久之,寶寶憋尿憋大便的次數越來越多,性格也越來越內向,原本天真可愛的小姑娘變得沉默寡言,眼裡沒了純真,卻多了幾分怯意。
在寶寶3歲進行常規體檢時,雯雯對醫生說起了孩子的變化,醫生說到「孩子在肛欲期大小便習慣是會發生改變,但都是暫時的,這時候需要家長的呵護和引導,如果方式不當,寶寶性格就會發生變化。」
原來,寶寶性格變化都是張雯雯造成的,聽到醫生的話後她後悔不已「原來寶寶是處於肛欲期這個特殊時期,我不僅沒有關注她的變化,還老是責罵她,才讓她性格大變,我真是後悔!」
肛欲期是2-4歲的寶寶身體發育的自然現象,這個時期並不是突發的,在肛欲期,寶寶是會用一些身體的「特殊信號」來告知父母。
那麼,處在肛欲期的寶寶身體會釋放出哪些「特殊信號」呢?
一、經常憋大便或憋小便
肛欲期的寶寶開始能夠更自如地控制自己的括約肌,收緊和放鬆會給孩子帶來前所未有的新鮮感。因此,肛欲期的寶寶會通過不斷的收縮放鬆來「玩耍」,而這樣的動作帶來的後果就是經常憋大便或者小便。
二、如廁習慣發生變化
經過大人的教導,兩歲左右的寶寶大都能表達出自己想要拉臭臭的意願,或者在拉完臭臭後第一時間找到家長進行處理。
而肛欲期的寶寶會突然改變他們的大便習慣,比如原本大便完立刻讓父母清理的寶寶在肛欲期時突然開始拒絕父母觸碰,或者原本大便前會告訴父母的寶寶突然開始拉在褲子上等等。這些都意味著寶寶肛欲期的來臨。
三、寶寶突然變得敏感、固執
處於肛欲期的寶寶心理會發生一些細微的變化。有的寶寶會覺得大便是他們身體原本的一部分,固執的不願讓它們「離開」自己的身體,有的寶寶恰好相反,覺得大便是一件「髒髒」的事情,每次大便時都覺得自己「不幹凈」了,會讓父母討厭,於是會變得敏感。
此時如果家長們給予寶寶的不是耐心的引導、細緻的教導,而是暴跳如雷、甚至用拳頭當「武器」,採取暴力手段教育孩子的話,寶寶們很容易缺乏安全感,養成孩子們自卑、怯懦的性格。
肛欲期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時刻之一,這個時期父母的表現對孩子今後性格塑成和行為習慣的培養至關重要。
面對肛欲期的孩子,家長們要做到「三不一關愛」
什麼是「三不」?
在肛欲期,「三不」指的是家長不急躁、不暴力、不冷漠。肛欲期的孩子們往往也是讓父母最煩心的時候——他們行動自由,精力充沛,無時無刻不想著要探索世界。而父母在下班後大都疲憊不已,面對這些「小魔王」難免會力不從心。
每個孩子在肛欲期多可能出現一些「與別不同」的自然現象,如果父母們用冷漠、急躁甚至暴力的方式來教育孩子,將會給他們留下不可磨滅的心理陰影。寶寶的肛欲期一般只有兩個月,在這期間無論多累,家長們也要牢記「三不」原則,讓寶寶安心度過肛欲期。
什麼是「一關愛」?
「一關愛」是指在寶寶肛欲期家長們要格外注意寶貝們的行為舉止,在這個特殊時期將自己對寶寶的關愛「升級」,不僅是多關注他們大便排泄的生理情況,及時給孩子進行善後處理,更重要的是關注他們的心理變化和性格變化,多與寶貝進行溝通,讓他們感受到父母的愛。
你家寶寶在肛欲期有什麼特殊表現?快來說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