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大維
首發:公眾號良大師(ID:liang_da_shi)
這是一個信息超載的時代,網絡上林林總總的信息,再加上道聽途說的傳播,很快你就被淹沒在一些無法證偽的觀點中。
所以,你想成為一個理性的人,就必須擁有批判性思維。
市面上此類書籍數不勝數,多數還寫得晦澀難懂,讓你望而卻步。
良叔給你講3點,你基本就能掌握批判性思維的核心了,然後再對照實際情況,一定能讓你的認識提升不少。
一、質疑基礎假設
《穆赫蘭道》被譽為最燒腦的懸疑片,多數人都看不懂。
一般情況下,電影的片頭通常都在顯示導演、演員的名字,所以觀眾多半不會用心觀看。
然而,這部電影卻把最重要的線索隱藏在這裡。你認真看,才會發現,原來這部電影就是在講一個女人的夢。
所以,一切也就變得合理,且可以解釋了。
同樣的,我們陷入一個錯誤的結論,常常是因為我們忽略了基礎假設。
因此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前段時間,我和合伙人又一次產生了一點小分歧。
他介紹了一位培訓師過來,希望能加入我們。
那培訓師非常有經驗,職業生涯12年,每年都要講100多場。
所以,合伙人就斷定,他能為我們帶來價值。
我不同意,合伙人有些不解,說,授課經驗這麼豐富的培訓師,一定很受市場歡迎。
你看,這就是他的基礎假設——授課經驗豐富,因此受市場歡迎。
我說不是這樣的。
現在市場上更喜歡出道3年以內,同行業的培訓師,因為這些人才掌握了行業最核心的知識。
這就是我對基礎假設的質疑。
授課經驗豐富,不代表行業經驗豐富;
行業經驗豐富,不代表掌握了行業最新知識。
很多客戶現在更重視知識的新鮮度,而不是培訓師的閱歷和名氣。
當然,我不是說我的結論一定正確,但還是想向你說明對基礎假設的懷疑,是批判性思維的第一步。
二、確認邏輯的統一性
邏輯是人類知識最偉大的發明。
僅僅依靠邏輯,便能推導出很多宇宙運行的真理,這太不可思議了。
所以,批判性思維的第二步就是利用這個武器,判斷邏輯是否有問題。
判斷邏輯正確與否,有兩個最基本的原則:
一是看有沒有矛盾;
二是看有沒有關係。
1. 有沒有矛盾
首先,看觀點和論據有沒有矛盾。
比如有人的觀點是,太張揚的人不容易成功,結果舉的例子是特朗普。
你看,論點和論據是有矛盾的。
其次,要看觀點之間有沒有矛盾。
比如,如果有篇文章說,少吃肉才會更健康,因為肉類含有大量的蛋白質,而人吸收過多的蛋白質是有害的。
接著,文章又提出了另一個觀點——多食用豆製品更健康。
你看,這時觀點之間就有了矛盾,因為很多豆製品含有的蛋白質比肉類還高。
這就是邏輯的矛盾之處。
2. 有沒有關係
如果有篇文章的主題是《如何晉升的更快》,且寫了兩個觀點:
第一點:學會向領導邀功。
先不說這觀點對不對,單看邏輯是沒問題的,因為晉升和領導的關係很大。
結果,文章又說了第二點——對人要寬容。
第二點屬於社交範疇的觀點,和商務範疇沒有太大聯繫。
這條邏輯鏈就顯得很弱,不夠具有說服力。
其實多數邏輯問題都是屬於這種類型。
有時你不容易一眼看出來。
比如,你會說,「一個小孩的話,怎麼能信呢?」
這時,你就是把身份標識和觀點對錯進行了關聯,但其實,他們是沒有關聯的。
三、注意特殊背景和具體情況
舉個例子,如果有人告訴你,請勿吸煙,吸煙有害健康。
那麼在這個論證的過程中,它的結論就是不要去吸煙,支持它的理由是——吸煙對健康有害。
那麼這個觀點是否必然可以推導出,「香煙一定要禁止」這個結論呢?
如果吸煙者是一個生命垂危,無所謂健康的人,那麼吸煙會讓他有片刻快樂。
此時吸煙對他是否還是壞事?
如果某個地方非常貧窮,沒有任何產業,但是適合種植煙草。
如果不生產香煙,當地人民就會大量流離失所,那麼禁止香煙是否就一定是好事?
說這些不是為了生產香煙找藉口,只是舉一個案例。
我想告訴你,一個結論的覆蓋面是有限的,而人類的思維不太擅於處理複雜和矛盾的事情。
我們更喜歡全然的好與全然的壞。
然而,作為一個具有批判性思維的人,必須要考慮到任何一個結論的片面性。
凡事多想想,這個道理在哪些領域適用,在哪些領域不適用。
今天淺談了一下批判性思維,主要提出3點:
質疑基礎假設、確認邏輯的統一性以及注意特殊背景和具體情況 。
希望對你有幫助。
良叔小隨天天見,再堅持27天。
-END-
每日一圖
這麼好的天氣不能辜負了...... ——攝於2019年11月8日
本文作者:徐大維,暢銷書《超級個體:打造你的多維競爭力》作者,公眾號良大師主筆,原平安集團渠道總監,香港理工大學管理碩士,知名培訓顧問,簡書籤約作者。歡迎關注公眾號良大師(ID:liang_da_shi)。
點擊閱讀原文,跟良叔學多維競爭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hXw8Um4BMH2_cNUga9L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