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說《牡丹亭》——每個少女心中都住了一個杜麗娘

2020-04-15     聽戲APP


「從此時時春夢裡,一生遺恨繫心腸」。

閨閣女子杜麗娘生不逢時,要是生在現代,她可以大大方方的談戀愛,但在那森嚴的封建社會下,她只能空懷一顆嚮往自由之心。

家人安排她讀書,杜麗娘忍受不了書本的苦悶,她在丫頭春香的安排下溜了出去,她暫時性的解放了,在花園中遊樂著……睡夢間,竟然夢到了一個英俊瀟洒的書生,兩人一見鍾情(話說劇本里的愛情就是這麼不講道理)在牡丹亭下幸福的約會……

夢醒,心上人不見了,她思啊念啊,每天都盼望他的再次出現,見不到摸不到,她鬱鬱寡歡,日漸消瘦,杜麗娘獨自一人細細回味著夢中的一點一滴,當她一個人時,她再也不需要抑制自己的渴望,她可以自由而暢快地表達出自己的激情。回憶夢境的杜麗娘,是幸福的。可當她清醒過來後,現實卻讓她倍感淒涼,夢境與現實的強烈對比,令杜麗娘在望見梅花之時更是無比哀傷,她甚至想到了自己死後若是葬在柳樹下,便是幸事了。

趣說《牡丹亭》——每個少女心中都住了一個杜麗娘

在她彌留之際,她哀求父母幫她的肉身葬在牡丹亭的梅樹下,並囑咐丫頭把自己的畫像藏於太湖石底,希望可以再次和書生相遇。

果然,愛情的力量是強大的,杜麗娘的魂魄找到了那位書生,書生找到杜麗娘的墳,竟然讓心上人起死回生。

不幫打鴛鴦不成戲,杜麗娘的老師是個不通情理人,他看見這個書生挖墳,就以盜墓罪把他告到官府。

杜麗娘上前想把緣由說給老師聽,老師把她囚禁了……

發榜之日,落魄的階下囚成了光鮮亮麗的狀元,他興高采烈的跑到杜府求婚,杜麗娘的父親根本看不上他,硬要拆散他們,杜麗娘苦啊,她橫下心,要和父親抗爭到底……

《尋夢》這齣沒有直接承接在《驚夢》之後,在《尋夢》前,還有一個折子戲《慈戒》,經過慈戒之後,杜麗娘仍然沉浸在夢中的愛情,並渴望將夢中的愛情變成現實。

《尋夢》正體現出了杜麗娘一個心態的轉變,她從《驚夢》那時為了逃避現實而夢轉變成了《尋夢》中勇敢追求並希望夢境真的心態。

在《尋夢》這一折子戲中,「聽,聽這不如歸春暮天,難道我再,難道我再到這亭園,則掙的個長眠和短眠!」這句台詞強烈地表達了杜麗娘的自由抗爭之心,她弱小,無法抵抗強大頑固的封建禮教,而她被沒有屈服,她敢於追求自己所思所想,渴望個性解放與幸福愛情,即便只是身處於這一片小小的牡丹亭中。

借用著名德國文學家歌德的一句話——哪個少年不多情,哪個少女不懷春?

每個少女心中都住了一個杜麗娘,《牡丹亭》把少女對自由戀愛的嚮往生動的展現了出來,這正是它的偉大之處。

您是否被我的一番介紹說動心了呢?

不知道哪裡能看到高清的《牡丹亭》?

掃描下方二維碼,下載聽戲APP,好戲連台,高清放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hJoOjnEBnkjnB-0znU0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