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好和免疫力強是一回事嗎?免疫力強就不會得癌症嗎?

2020-03-16     麗麗卡老師

網友:麗麗卡老師,您好!我朋友最近被確診得了肝癌,可是他平時身體特別好,怎麼說得癌症就得癌症了呢?


麗麗卡:你好!你的這種困惑挺常見的,產生這種困惑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對「身體好」這個詞的錯誤認識。


「身體好」的人身體真的沒有異常嗎?「身體好」的人免疫功能就一定是正常的嗎?你看到的「身體好」是真的好,還是主管不重視造成的錯覺呢?


「身體好」是個比較通俗的說法,大概指的是:能吃、能睡、肌肉有力、看上去精神、平時生病少或者不生病等等。


一般來說只要胃腸功能好、心情舒暢、沒有貧血的症狀、神經運動系統沒有疾病,並且配合鍛鍊就能夠實現「身體好」的目標。


在這個目標里,並不需要免疫功能來參與多少事情,甚至可以理解為只要免疫功能不是特別差就可以了。從這兒就能看出來常說的「身體好」並不意味著自身免疫功能就有多好,自身的免疫力就有多強。



而很少生病或者是不生病一般來說有兩種情況。


一種是自己主觀上的不重視,身體有一些不舒服,不適感根本不當作「病」來處理,甚至有些人身體已經出現了很明顯的不適症狀,依舊對其忽視,不重視,過後還覺得自己身體好,不生病。


另外一種是客觀上確實有「病」得存在,但並沒有在外在表現出來,看著沒病說的就是這種情況。這可能是病」的隱匿性比較強,往往見於部位隱匿、代償功能強大、「症狀」特異性差的器官,也可能是這個「癌」本身不以「先表現為病,再表現為癌」的方式出現。


這裡需要提醒大家,並不是所有的癌都有癌前疾病,有些癌的隱匿性非常強,通常的表現就是沒病狀態,比如持續HPV感染者,十幾年後發生宮頸癌,這期間可以沒有任何症狀(可以感知、發現的異常),在被診斷之前,一直被視為「身體好的健康人」。


另一方面,看上去的「身體好」不代表局部免疫功能正常,局部有慢性炎症、梗阻、防禦功能差等異常,很多慢性的炎症都不表現出來症狀,不被認為是「有病」的狀態,但是都有可能正在走在變成「癌」的路上。



說完了「身體好」,回到免疫功能上。受這次肺炎疫情的影響,所有人對免疫功能,免疫力的認識有了新的認識。而腫瘤的產生於免疫功能也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繫。


腫瘤的發生是多因素、多環節共同作用的結果,概括起來至少是兩大方面的共同作用:致癌因素(敵)和抑癌因素(我),只有敵強或(和)我弱的時候才會發生癌。


所以,作為「我」的一部分(其他還有基因異常、解剖異常等)的免疫功能,肯定不會是癌症發生的全部原因,它的夥伴、對手同樣值得關注。在這對敵我矛盾中,可能對於癌症的發生來說,「敵人」的力量會占更大成分,從現象上表述這一點就是:


大部分人都得的是特定部位的一種癌,很少見到多原發癌(也有),甚至全身到處都是癌的,說明不是「我」的防禦有問題;從機理上來解釋就是:癌細胞會對免疫系統實施「造勢」、逃避、拉攏、打擊等一系列「威逼利誘」措施,直到把免疫系統「拉下水」為止,畢竟,再好的免疫系統也是有「血」有「肉」的,也不是鐵板一塊。



此外,還有遺傳性腫瘤,一個家族中多人先後得癌,因為有強大的致癌基因存在,即使這一家都是體育健將,照樣難逃癌的魔爪(很多時候,人定勝天只是一廂情願);還有另一個體育健將(沒有遺傳背景),天天吃辣條、火鍋、腌制食品,身體照樣還是很棒,能打能跳,身體好,免疫力強,但是有一天,他查出得了食管癌、胃癌,你肯定不會感到奇怪,心裡還會說:他不得,誰得啊?


更不用說,那些所謂的身體好、免疫力正常的表現,比如:能吃、能喝(大酒大肉),愛運動(可能長期骨關節磨損)等,本身就隱含著致病、致癌因素。這些時候,免疫力只能「聳聳肩,攤攤手」。


事實上,免疫功能更多的是一種監視、維護,是保險而不是保險箱。


對於個體來說,得腫瘤者,未必是免疫力弱者;從整體上講,得腫瘤的人群,常規意義上的免疫力強和免疫力弱的比例,也未必和正常人群有統計學差別,至少在腫瘤剛剛發生或者還沒有發生的時候是這樣的(得腫瘤後,尤其到晚期,免疫功能確實會明顯下降,應當除外)。


話說回來,真正免疫功能差的人,比如愛滋病人或長期應用免疫抑制劑(器官移植後)的病人,也確實更容易得癌,而且往往是多發癌,除了癌,還更容易各種感染。那是要差到相當的程度才發生的事,和正常人無關,不在討論範圍。


所以,套用一句俗話:免疫功能正常不是萬能的,但沒有免疫是萬萬不能的(還是要愛惜身體)。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h97d5XABjYh_GJGVD7v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