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優秀教師風采展示 | 老師,謝謝您!(三)

2019-09-06     濰坊教育播報

有這樣一群人

他們的名字普通

卻薪火相傳,初心不改

他們的職業平凡

卻兢兢業業,源遠流長

三尺講台,在理想與現實之間鋪設道路

一根教鞭,在今天和明天之間搭建橋樑

他們是無數個奮鬥在教育一線的「戰士」

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

那就是「教師」......

在第35個教師節來臨之際

讓我們走近這些全市教師先進典型模範

一起了解他們,

聽聽他們不平凡的故事......

優秀教師風采展示!

安丘市興安街道興安小學李亞麗

李亞麗,1979年11月出生,中共黨員,1999年8月參加工作,是安丘市興安街道興安小學的音樂教師兼學校辦公室主任,一直從事一線教學工作。

作為黨員教師,二十多年來,她始終把教書育人作為首任,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核心,強化學生審美能力、合作意識的培養。她不僅教好音樂課還利用緊鄰安丘市京劇團的優勢,開設了京劇藝術特色教學,傳承中國國粹文化,李亞麗勇於挑起了「大梁」,不太懂京劇的她,跟著京劇團的老師,開始了邊學習邊試教的過程。有不懂的京劇知識,就學、問,不會的京劇基本功,跟著劇團老師一遍又一遍地刻苦訓練。她的腿和腰上,至今還留有訓練受傷的印記,最終她成為了一名「名副其實」的京劇教師。學校孩子們參與的每一個京劇春晚、京韻節目都留下了她和音樂老師的辛苦付出。她上課非常認真,深得學生們的喜歡。她曾做過心臟手術身體一直不好,仍堅持在教學一線,曾因一天上7節課勞累過度暈倒在課堂上。「一份耕耘,一份收穫」,興安小學的藝術教育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她輔導的京劇《京腔京韻京娃娃》在中小學藝術展演中獲濰坊市一等獎、山東省三等獎;她領銜排練的600多人大型京劇團體操,三次在全市運動會開幕式上獲一等獎。學校被評為「全國少兒藝術大賽優秀組織單位」,「山東省藝術教育示範校、藝術教育先進單位」,「安丘市首批藝術教育特色學校」等。2019年4月25日,濰坊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研究」觀摩研討會在安丘召開,興安小學「藝蕾戲曲藝術團」39人演出的京劇節目獲得了參會領導和專家的一致好評,她撰寫的論文多次在國家級刊物上發表。因為工作出色,先後被評為濰坊市鄉村好青年、濰坊市優秀少先隊工作者、濰坊市教學優質課一等獎、安丘市教學能手、安丘市教研成果獎等。

李亞麗還利用工作之餘做志願者,她擔任安丘市愛心義工公益服務中心女童保護項目部部長,她先後帶領她們安丘義工的女童保護志願者講師為安丘市34所小學、158個班級、6782名學生送去了「愛護我們的身體」等課程,幫助我市兒童學會了保護自己,遠離性侵害。「投之以桃,報之以李」,她的大愛被身邊的人看在眼裡,被評為2017年度濰坊市青年志願者服務先進個人,2018年第二期濰坊青年志願服務之星,安丘市最美青年志願者。

李亞麗同志沒有轟轟烈烈、感天動地的事跡,但她用平凡的實際行動踐行著一個共產黨員教師的追求,用自己的真情付出詮釋著共產黨員的模範所在。

寒亭區第一中學劉翠香

劉翠香,寒亭一中英語教師,參加工作24年以來,兢兢業業,先後榮獲濰坊市教學能手、濰坊市優秀教學成果獎、市區教學成果獎、寒亭區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

作為一名英語教師,她刻苦鑽研,勤於學習,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教學風格,她堅信:付出總有收穫。她從不放棄一個學困生,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注重調動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狠抓他們的基礎,從單詞入手,每天犧牲大課間休息時間,利用零碎的時間為學困生補課,批改作文,檢查背誦;並讓學困生組成學習小組,現在小組內互相檢查,互相批改,然後老師自己再進行抽查;所有學困生的作文全皮全改,而且做到面批面改。一般所接班級學困生經過一年,均能從80幾分或者90幾分提高到120分左右,她的教學成績數年取得全區第一名的好成績;所帶畢業班上線人數在平行班級中均名列第一。

劉翠香老師的辛勤工作贏得了所教班級的班主任、學生和家長的好評,今年高考結束後,學生們核對答案預估英語成績後,紛紛來電感謝劉老師,高二80幾分、90幾分的孩子,均考了125分左右,130分以上的15人左右,120分以上的30人以上,榮獲濰坊市優秀教學成果獎。所教班級的班主任孫增林老師這樣評價她:「人家是把學生當做自己的孩子,而她愛學生勝過愛自己的孩子」。

劉翠香老師平時備課,真正做到了精益求精,模糊不懂的問題,除了和同組同事商量,還上網查資料,查找可見,為了方便隨時上網查詢資料和下載習題,她把手機卡改為無限上網套餐,真正做到了一切為了教學。在組內教研中,她敢於提出自己不同的見解和發表自己的意見,真正做到了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從來不和稀泥,經常為了一個問題和同事爭得面紅耳赤。為了提高英語教學成績,她不遺餘力的獻計獻策,傾其所力。在工作和生活中,她團結同事,樂於助人,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贏得了同事們的好評。

正如劉翠香老師所說「師德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良知」。嚴謹治學,不放棄一個學生,這就是劉翠香老師的教學之道。作為一名平凡的教師,她做到了全心全意教書育人。「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燭成灰淚始干」,這句詩用在她身上是再恰當不過的比喻了。

濰坊錦程小學於和平

挺身而出救落水兒童 見義勇為顯高尚師德

於和平,男,1962年生人,現年57歲,在濰坊錦程小學任教科學。2019年7月被評為「濰坊好人」。

<一>老而彌堅·三十八載育桃李

教師「三尺講台,四季耕耘,滿腔熱血,培養棟樑」,被人們譽為「蠟燭」。他照亮教育事業,為青少年健康成長,教書育人做出無私奉獻。五十七歲的於和平老師從曾經風華正茂到如今的滿頭白髮,悠悠三十八載,依然堅守教育崗位,春風細雨,桃李滿天下。

一直以來,他對工作兢兢業業,認真學習教育理論,不斷學習和創新,不斷鑽研新思路、新方法來應用教學實踐,力爭上好每一堂課。課堂上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活動中成長。孩子們喜歡上於老師的科學課,於老師幽默風趣的語言,吸引了孩子們,讓孩子們愛上了科學。每次科學實驗,於老師都力爭做到最精確,讓學生認識到科學就在我們身邊,科學是實實在在的,讓學生深切感受實事科學,不斷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科學思想,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效果。

作為教師,他著力注重德育教育,在教育教學中,他想學生所想,急學生所急,處處關心學生,幫助學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他關愛學生,曾經將學生感動的淚流滿面,為學生的一生揚起前進的風帆。幾十年來,他在自己的崗位上,不斷演繹著愛心,有時體現在他對孩子的尊重上,有時用嚴厲表達對孩子們的愛和期望。他的愛心和真誠,寬容和坦誠,贏得了所有學生的愛戴和尊敬。

<二>以校為家·克服重病駐講台

他因脊柱骨折,椎體狹窄,腰間盤突出,於2015年4月28日進行了大型的脊柱整形手術。至今,他的腰上還釘著十個釘子,四塊鋼板。手術過去四年了,但是他的身體依然不好,腰部有時依然疼痛難忍。同事們都勸他在家休養,但是他總是說「我守著學生就會有力氣抵抗疼痛」。有時,他實在堅持不住,就在辦公室靠牆坐著,疼痛稍微緩解,繼續堅持上課。跟他一個級部的老師無不感動。

在日常生活中,他重視師範作用,雖然有時疼痛難忍,但他依舊堅持站立講課。做了手術之後,於老師走路有許些彆扭,有時學生們會模仿他走路的姿勢,並問他怎麼了。他總是笑著回答「老師年級大了,腿腳不利索。就是年輕時候鍛鍊少了,你們要好好鍛鍊身體,不然老了也跟我一樣這樣走路」說完,又跟孩子們打成一片。在學生心目中,他為人正直,言行一致,具有強烈的責任心。他還經常與年輕教師交流,給年輕教師講述建校之初學校老一輩教師克服萬難、艱苦創業的故事。幾十年如一日,他以校為家,每天早走晚歸,從沒有違范過學校各種規章制度。

<三>見義勇為·危難時刻顯師德

他的愛心和高尚情懷無處不在,就在前幾天,也就是五月二十五日下午,他開著電動三輪車載著七歲的孫子到離家四里路遠的桑葚園玩耍,在採摘結束時,他們走到一個池邊,他一抬頭看見一個小孩在水池裡掙扎,他閃念一想,一定是這小孩溺水了,我要救他。說時遲,那時快,他一下子跳在了落水小孩的身邊,一隻手快速托起孩子,只覺得水好深,快要沒過他的頭頂,另一隻手腳齊用力,下壓水,浮出水面,向岸邊滑去。到了岸邊,趕快將孩子舉上岸。沒想到池子的岸邊,非常滑,他一隻手抓住了埋在岸邊的布條,另一隻手托起孩子,大聲喊,快來幫忙!一會兒,來了一個高大的青年,把孩子接過來,也把於老師拉上了岸。

他穿著正在滴水的衣服,正要離開,孩子母親跑過來,激動地緊緊握住他的手,不住地說謝謝,家長非要知道他的名字、家是哪裡……他只是說:「我是一名人民教師」!

來源:濰坊教育發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h4VQCm0BJleJMoPMi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