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妖魔化」的阿拉善英雄會,藏著被我們忽視的機會

2019-10-09     功夫AUTO

「你去阿拉善了嗎?」「阿拉善英雄會事件是什麼梗?」……以上兩個問題似乎成了這個國慶假期汽車圈最常見的兩句「問候語」。

「阿拉善英雄會」作為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越野愛好者盛會,每年的10/1-10/5都是他們歡聚一堂的時間,而且自2006年起,這一活動迄今已舉辦了十四屆。

據主辦方越野e族公布的數據,截止10月5日,進入英雄會場地區車輛累計近40萬輛次,人數達120萬人次,入園車次和人次再創新高。

然而,儘管活動規模屢創新高,但伴隨而來的各種「雜音」也有愈演愈烈之勢。

在此次活動期間,先有「阿拉善英雄會女主角」事件在社交媒體被刷屏,再到有網民在抖音上曝出「目前為止2019阿拉善英雄會死亡14人」的消息在網絡上瘋傳,今年的「阿拉善英雄會」風波不斷。

隨著輿論的擴散,甚至已經有人將這一越野愛好者的盛事,比喻為早前臭名昭著的「海天盛筵」,而後各路來源不明的視頻更助推了這一負面影響的發酵。

不過,大多數理智的網友還是儘早地認清了這一系列「炒作」背後的動機,並呼籲立馬停止這種帶有人身攻擊的行為。

「2019第十四屆越野e族阿拉善英雄會,自開營至今無一例死亡,無一例重傷。」10月6日,一份由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阿拉善分公司與中國人壽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阿拉善中心支公司共同出具的《聯合服務公告》,可以說為此次的「鬧劇」划上了句點。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從此次事件中,我們仍能看到在汽車文化培育和表現上,中國市場仍然與國外成熟汽車大國存在著一定的差距。

眾所周知,汽車文化的前提是私家車的普及。然而,這對於如今全球銷量No.1的中國汽車市場來說,一種具有中國市場特色的汽車文化仍未真正形成。

於是,在這個角度看來,「阿拉善英雄會」的出現,應該是對國內汽車文化的培育起到很好的正面作用,尤其是在越野文化方面。

真正的越野文化是什麼?那是對自由和冒險精神的嚮往,有人曾說,國人對美國汽車文化的喜好,很大程度上是被其越野文化所吸引。

然而,美國底蘊深厚且豐富汽車文化,亦正是其越野文化擁有如此大吸引力的關鍵原因之一。所以,中國汽車市場要形成那樣的氛圍,必然還有著很長一段路要走。

若從這個角度看來,僅舉辦了十四屆的「阿拉善英雄會」,在別國百年的汽車文化歷程中,可以看作是一個「新生事物」,而新生事物在發展的過程中,又是必然會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

主辦方那邊也承認,一場盛會的順利舉辦著實艱辛且不易,實際落地過程中卻常常會遇到一些問題,比如會場擁堵、會員入園等待時間過久等,這是一個幾十萬台車、上百萬人規模的盛會在發展過程中所不可避免的。

此外,這個活動還包含T3系列賽事、CERC中國電競賽車錦標賽、越野e族阿拉善英雄會汽車博覽會、酷車擂台大獎賽、「內蒙古味道」文旅產業大會等項目組成,可以說涵蓋的範圍非常廣。

不過換個角度而言,從這項盛會日漸水漲船高的需求來看,還是說明了國內推廣和普及發展越野車文化有著強大的群眾基礎。這也說明,目前像「阿拉善英雄會」這樣的大型活動平台,在中國市場上還是非常缺乏。

如今都說中國汽車市場的需求疲弱,新車賣不出去云云。實際上,中國有著高達百萬名的越野愛好者,他們的需求真等待被挖掘。

儘管大多數車企都曾嘗試過把越野生活帶進普通家庭,但當中成功者寥寥。

在歷年的「阿拉善英雄會」上,我們已經看到有些車企開始做這方面細分市場的培育工作。像長城汽車、北汽、東風日產、一汽豐田等,都紛紛選擇在該活動上舉行新車發布、開營儀式等活動,以求極大吸引越野愛好者的目光。

無論怎樣說,像「阿拉善英雄會」這樣在中國汽車市場上「稀罕」的活動,我們不應去「妖魔化」,而是應該去共同去支持和維護。這樣對於我國汽車文化的形成,將有著莫大的裨益。

同時,我們更應找到一個順暢且高效的疏通渠道,來釋放這部分消費者的需求。這無疑是在車市整體下行的環境中,一次更值得嘗試的舉動。

阿拉善,理應上善若水!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h1ujsW0BMH2_cNUgVCH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