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健康的原生家庭環境?夫妻關係是核心

2019-07-24     瑞德啟蒙教育

如何打造健康的原生家庭環境?

——夫妻關係是家庭關係的核心

每一屆的父母育兒高考,我都會出這樣一道題目——家庭中最重要的關係是什麼?因為這是我需要讓我所有的學生家長必須明白的一個問題。


生命的本質是關係,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有多少種社會角色,就處在多少種社會關係中。

在一個家庭中,存在多種關係——親子關係,夫妻關係,婆媳關係,兄弟或者姐妹關係,姑嫂關係等等。一般來說,家庭人際關係越複雜,人數越多,家庭關係也就越複雜。



在種種家庭關係中,夫妻關係一定要成為最核心的關係。也就是說,你跟自己配偶的關係一定要重於你跟孩子或者父母的關係,並且重於你跟家庭里其他所有人的關係,否則家庭離危機就不遠了


我的一個同事,在孩子一歲半的時候跟老公離了婚。她說離婚最主要的原因,是她受不了老公把母親和姐姐看得比她重要。

結婚幾年了每次老公跟家裡人打電話或者見面的時候都有意躲著她,讓她感覺自己是個外人,她覺得老公沒有在跟她這個妻子過日子,而是還在跟他以前的原生家庭過日子,於是最終選擇了離開

把夫妻關係放在家庭關係的第一位,這是家庭幸福的基本保障。

或許你聽起來都能懂,然而做起來卻很不容易。尤其是當自己有了孩子,對於女性來講就更難,這或許是源自於偉大的母愛。



女人一旦有了孩子,就很容易本能地將孩子放在第一位,甚至把孩子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這就使得女性更容易把親子關係放在第一位。關心自己的孩子超過丈夫,甚至將自己所有的情感灌注在孩子身上,讓丈夫感覺被冷落。


在中國,自古以來家庭關係中最受關注也是最難處理的要算婆媳關係了。絕大多數婆婆和媳婦一起居住的家庭幾乎都躲不開關係緊張的命運。

那麼,究竟是什麼造成了如此現象呢?武志紅老師曾在他的一期節目裡分享過這個話題。



其實,婆媳關係的本質是婆婆在和媳婦爭兒子,或者說是媳婦和婆婆爭丈夫。而處在矛盾雙方爭奪的焦點的丈夫或者兒子,看起來是被婆媳雙方寵愛,卻恰恰是婆媳矛盾的集中受害者。


而要徹底解決這一矛盾,核心就是要讓媽媽(婆婆)明白:兒子已經成家了,媳婦才是他最應該寵愛和袒護的人,因為陪伴兒子度過一生的人是媳婦而不是自己。

同時要清楚自己最該關心的人是自己的老公而不是自己的兒子,因為只有老公是陪自己過日子的人。只有認識並且做到這一點,婆媳關係才能走向和諧,家庭才會幸福。




然而很多人可能沒有意識到的是:如果一個家庭沒有將夫妻關係放在首位,爸爸或者媽媽愛孩子超過了愛自己的配偶,那麼對孩子也是極大的傷害

武志紅老師在《為何家會傷人》這本書中,深刻闡述了原生家庭對於一個人的影響,而且這種影響是伴隨終身並且幾乎不可逆轉的。




而對於孩子來說,爸爸媽媽的家庭就是他的原生家庭。如果父母因為過度愛孩子而忽略對方,導致夫妻關係不夠親密和諧,那麼孩子將不可避免地作為家庭關係的「調節劑」參與到父母地關係中來,這會使得孩子整天如履薄冰,非常沒有安全感!



試想一下,當一個孩子時刻為了父母的關係而擔心,他還能安心做一個孩子嗎?他還能勇敢探索世界嗎?他會覺得這個世界是安全的、可以信任的嗎?

所以,我希望所有的家長都知道,只有你們彼此相愛,只有你們能經營出穩定有愛的家,才會讓孩子在早期的成長中建立對世界的最基本的信任,敢於向外界探索,敢於表達真正的自己,這是你們給孩子的最基本的愛,否則你們給的再多都無濟於事!



要知道,孩子最終都會長大,會組建他們自己的家庭,會擔負他們自己的責任和使命,過他們自己的生活。而那個時候,陪伴你們的,終究還是自己的伴侶。

分離是人生永恆的主題,真正想要對孩子好,是我們先過好自己的生活,從而讓孩子敢於過好自己的生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gs62LWwB8g2yegNDAlG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