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臨失傳的6道傳統名菜,吃過一種就算賺到

2019-07-16     美食與情感不可辜負

美食與人生一樣,總是一期一會,有時錯過一次,就是一輩子都難彌補的遺憾。隨著時代的變遷,許多盛極一時的名菜也因為種種原因逐漸消亡,如今只變成泛黃老菜單上的一行字或口耳相傳的一段傳說,再也難覓盛時的味道。

橫山鴨腳扎

在昔日,橫山鴨腳扎也是只有高檔酒樓才出品的大菜,如今更是只能在極少數的傳統菜會所才能見到。鴨腳扎屬於粗菜精做的代表,用白滷水浸泡鴨掌入味,再包裹叉燒汁腌制的叉燒和鴨肝,再用鴨腸捲起紮緊,用老抽、麥芽糖塗抹烤制,食之一菜三味,越嚼越香。由於工序複雜,橫山鴨腳扎已經漸漸退出追求快捷的餐飲市場。

荔茸香酥鴨

這道菜做起來也非常繁瑣,要用滷水把鴨肉煲到綿軟後釀入樂昌芋頭碾成的芋泥(又稱荔茸),然後再炸制。炸制過程非常費功夫,要嚴格把控時間,整道菜需要花三四個小時才能完成。正宗的香酥鴨細膩無比,無法用筷子夾起來,只能用湯匙食用。荔茸香酥鴨雖然美味,卻也因為工序繁瑣被拋棄。

青魚禿肺

青魚禿肺是一道上海本幫菜,主料並非是真的肺,而是野生大青魚的魚肝。曾有老饕評價這道菜「狀如黃金,嫩如腦髓,入口即化」,堪稱功夫菜中的極品。從前的師傅做青魚禿肺是要用5斤以上大青魚的肺,現在食材難尋,這道菜也就近乎失傳了。

煠紫蓋

煠紫蓋曾是江浙名菜,和松鼠桂魚、響油鱔糊等蘇幫菜一樣享譽全國,清朝時的《桐橋倚棹錄》就曾提到它的盛景。據說這道菜是用豬臀尖肉做成燜肉,然後切薄片裹上蛋液下油鍋炸制。這道菜很考驗火候,吃起來外酥里嫩,味道香濃。

豆芽塞肉

看過徐崢主演的《滿漢全席》的觀眾可能對這道菜有印象,這道菜是要用針把火腿絲塞入肥嫩筆直的綠豆芽里,再澆上濃湯製成,可想而知有多複雜。做一道豆芽塞肉,光把火腿絲塞進豆芽里都要三四個小時,自然漸漸被快節奏的現代生活拋棄了。

江南百花雞

江南百花雞本是廣州一家酒樓的招牌菜,得用蝦膠平攤在雞皮內側,然後上鍋蒸熟,配夜來香或白菊花擺盤,吃起來有雞肉的嫩滑又有鮮蝦的甜美,還帶有花卉的清香。這道菜製作起來太過繁瑣,成本也很高,因此如今很難一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ggv6XmwBUcHTFCnfENcV.html